分享

从微观到宏观系统性思维

 碧海蓝天kx32di 2022-09-13 发布于内蒙古

   以前当我看到抽象派大师波洛克的画,我觉得他就是在瞎泼乱画,美其名曰抽象画。有一次我在飞机上俯视深圳市的万家灯火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万家灯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颇似波洛克的大作。我突然意识到这图案的单元构成的系统正是这个世界的诠释。这个世界就是大大小小的子系统连结而成的大系统。万家灯火是这样连结,仰望星空,星空也是这样的构图,看人脑的神经元之间也是这样的连结。世间成物无不在系统之中,我灵光一现,觉得我和这莫名的万家灯火的明灭似乎有一种冥冥的关联。人的思维何不从系统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呢?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系统,一个家庭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组织是一个系统,一个组织是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也是一个系统。小到微观方面,原子是一个系统,量子是一个系统,DNA是一个系统。从地球到太阳系,银河系,到整个宇宙都是系统。只有认识系统才能认识全貌,才能认识机理,才能认识本质。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先哲也很多从整体观念看待事物,批判狭隘的局部局限,例如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井底之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古训告戒人们看问题切忌片面。应该从大局,整体全面的看问题。

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系统论,科学名词,是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规律以及系统间的联系,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新兴学科。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系统论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

既然世界是一个系统,并由无数个子系统组成,那么思维就决定了思维的系统特征。

   “系统思维”一词是由Barry Richmond1987年创造的。根据Richmond的说法,“系统思考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通过对底层结构的日益深入的理解,对行为做出可靠的推断。”

   “系统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描述和理解形成系统行为的力量和相互关系的语言。这门学科帮助我们看到如何更有效地改变系统,并与自然和经济世界的自然过程更协调一致。”

   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表现出自己的行为模式。系统通常是其自身行为的原因。即使当外力作用于一个系统时,它的反应方式也与系统的特性一致。如果同样的外部力量作用于一个不同的体系,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