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得一知己已然不易,知己倘若又红颜,那该是怎样的艳丽? 作家刘廷曾说:能拥有红颜知己的男人,一定是男人中的智者;能做红颜知己的女人,必定是女人中的上品。自古以来,诗人们不仅为她们写下众多旖旎诗文,也给后人留下一个个浪漫的猜测。那些佳人和诗人的相遇,更是优雅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早年间,出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宴客于西湖,年仅十二岁的朝云前来献舞。苏轼的夫人王闰之见她才貌双全,便将其买下当丫鬟,也免得她流浪颠沛。几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入狱,死里逃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使,完全跌至人生的低谷。 而此时已出落得娉婷玉立的朝云,却毅然选择与苏家共患难。 后来,苏轼正式纳朝云为妾,一份生死相依的爱恋,便在这困苦中萌生了。 一年,苏轼被贬到素有“蛮荒瘴恶”之称的惠州,为了不牵连家人,他挥泪遣散一干姬妾仆人,免得他们跟着自己受苦。王夫人已离世,苏轼的生活起居需要细心照料,惠州虽地偏山遥,却阻挡不了她与苏轼共进退的决心。在《朝云诗并引》里,他说:这四五年里原来的姬妾都离开了我,只有朝云一个,随着我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了惠州。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朱耷《东坡朝云图》
苏轼曾多次因“口无遮拦”得罪人,对待相熟的朋友,他时常写诗讥讽开玩笑,在朝堂上也是直言直语不逢迎。
曾经有人劝他谨言慎行,防止被有心之人攻击。苏轼回答道: 一天,苏轼酒足饭饱后,突然指着自己的肚子问身边人:“你们觉得我肚子里装的是何物?”只有朝云咧嘴笑着说:“您这肚子里,怕是装了一肚子不合时宜吧!” 苏轼的夫人持家贤德,但在精神上与苏轼无太多沟通,而朝云却是唯一能读懂他的女性,堪称知心的“解语花”。情感的共鸣,思想的通达,这一段相知相惜的爱情,着实令人艳羡。 曾经风光无限的白居易,因上疏要求彻查武元衡被杀之事被贬江州。 正在他愁绪满怀的时候,一场邂逅给他灰暗的生活绘上了一抹亮彩。在到江州的第二年秋天,浔阳江头的黄昏里,送别友人的白居易却在挥泪惜别的时刻,遇到一位心意相通的女子——琵琶女。他是被贬江州的司马,她是来自京城的旧妓;他是壮志难酬的文人,她是聚少离多的寂寞商人妇;他满腹才情无可为,她一腔相思难倾诉。他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终于在这一刻将所有的悲怆喷薄而出,似杜鹃啼血,孤猿哀鸣,一声声催人泪下。心情抑郁的白居易,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场无意间的邂逅,成就了一曲千载流传的《琵琶行》,也释放了白居易无端被贬的抑郁与忧愤。 这世间有三种相遇,如同久别重逢:一种是遇见了一个很像故人的陌生人,一种是遇见了知己,一种是遇见了自己。 白居易跟琵琶女的相遇显然是后两种。两个不相识,但是也不必相识的天涯沦落人,用音乐和诗歌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互诉悲苦人生。正所谓“风流才子”、才子风流,相传诗仙李白也和一位红颜知己有一段风流韵事,她就是唐玄宗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由于武则天的政权来自李唐,所以对于自己的儿子一直十分忌惮,生怕被踢下皇位,因此在宫中建立特务系统,监视皇室子弟的一举一动。生活在这样的政治阴影中,玉真公主从小就厌倦皇宫,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诗文世界里聊以度日,直到遇到了那个给她带来光明的男人——李白。开元一七年,科举失败的李白被贺知章赏识,称作谪仙,并举荐给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自幼才思敏捷,又喜欢道家思想,碰上了李白这位仙风道骨的大诗人,真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一拍即合。玉真公主倾心李白后,就一直想方设法助其走上仕途,为此原本厌恶政治的她频频拜访哥哥李隆基,介绍李白的才华,甚至声称如果不给李白一官半职自己就出家。但李隆基此时却正和杨贵妃打得火热,哪里顾得上妹妹的嘱咐,于是,心灰意冷的玉真公主彻底对皇宫死心,出家做道姑了。但好景不长,李白的潇洒做派惹祸上身,被赐金放还,过了很长一段放浪形骸的日子。 十年过去,李白旅游的时候路过玉真公主出家的敬亭山,回想过去,感慨万千,写了著名的《长相思》怀念公主: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更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明说的是敬亭山,其实暗指的是玉真公主。 两人的恋情,杜撰的成分应该很多,但玉真公主对李白有提携之恩,这是肯定的。 也许玉真公主真是李白的暗恋对象,李白后来定居在敬亭山附近。玉真公主死后,葬于敬亭山,二人死于同一年。有一种相知是红颜遇知己,以诚相待诉衷肠,春花秋月,嫣然为诗——李白和玉真公主正是如此。人称“白衣卿相”的柳永,原名柳三变,因排行第七,又常被人称为柳七。他的词在当时,流行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 本来凭本事在“高考”中得了高分的柳七,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恼了宋仁宗,从此封堵了他的仕途。 柳七无奈之下,只好一边浪迹风月,一边写下一首首精美的词作,并自嘲是“奉旨填词”。就是在风月场中,才华横溢的柳七,结识了色艺双绝的江州名妓谢玉英,二人一见倾心。分别之际,柳七亲自为谢玉英填词,就是那首《蝶恋花》: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谢玉英受宠若惊之下,留下誓言,今后谢客,只等柳七一人。
只是,一年、两年,柳七迟迟未归,却传来许多与他有关的绯闻。 谢玉英于是内心幽怨丛生,报复似的抛却当初的誓言,又开始弹唱待客。 三年后,柳七归来,见到的便是佳人正投入他人怀抱,对酒欢歌。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见到他留下的词句,后悔不已,当下变卖所有家当,去追寻柳七。几经辗转,谢玉英终于在京城名妓陈师师的家里,找到了让她一心挂念的他,只勉强问出一句话:柳郎可否不计前嫌?面对眼前这个不顾千山万水、深情至此的女子,柳永没办法不原谅,因为她也是他深爱的人。从此,他与她过起了粗茶淡饭的寻常日子。只是,他不甘心一生不第。他学聪明了,给自己换了一个新名字,改柳三变为柳永,再次去参加科举,一举而中。为了给自己和她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再次离开她,踏上梦想中的仕途,发誓荣归后正式娶她。他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爱他信他,孤零零地等他念他。可他没有成功,仕途不顺,穷困潦倒,根本无颜回去见她。 而她最终等来的,是他身死的消息。因为没钱,她只好号召从前和他相好过的姐妹们,共同筹钱为他送葬,而她身披重孝为他下葬,不久后因伤心过度而死。陈师师等众姐妹,感动于谢玉英对柳永的深情,将她葬于柳永身旁,两人的情缘,也算有了一个善终。
如谢玉英般沦落风尘的女子,她们美丽,睿智,重情重义,因此才赢得了柳永的“懂”与“怜”。 柳永一生多才多情,玩世不恭,可也是一位至真至纯之人,甚至成为“大宋男神”。 生前为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发声, 死后让天下歌姬声泪俱下——柳永这一生,值了。北宋崇宁二年,李之仪因得罪了蔡京,被贬到太平州,这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到太平州的第一年,儿媳去世,第二年,病体沉重,第三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儿子相继去世,第四年,癣疮疾病发作…… 身心俱苦之时,李之仪碰到了生命中的红颜知己——杨姝。杨姝是一个歌妓,年轻貌美,而且颇有正义感。多年前,杨姝曾为贬到当涂的黄庭坚弹奏《履霜操》,为他的不公遭遇不平。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作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两个漂泊的灵魂,相遇后,被对方吸引。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取暖。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卜算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李之仪还是很幸运的,在生命最苦痛的时候,能够碰到一个红颜知己,知你,懂你,陪伴你,真是令人羡慕。始于颜值,合于性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能够称得上“红颜知己”的女性,是女人中的精品。她让男人第一眼的本能的冲动,逐渐变为理智的心动,最终变为心灵的感动。红颜知己代表了这世间最纯粹的感情,既可以跨越生命的长度,也可以跨越世俗的偏见。 只要她的心中认定了你,你就会在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生根发芽,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原创,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