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医药CXO:美国一吓,价值完蛋?

 芳博士 2022-09-14 发布于福建

202241篇(共331篇)原创文章

今天在一个福建投研群里看到这么一段话:
看储能的一等人,看光伏的二等人,看电池的三等人,看煤炭的四等人,看芯片的五等人,看医药的不是人
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我们还在放中秋假期,拜登就在那搞动作——
签署启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确保美国能够在国内制造于美国所发明的所有东西。
拜登认为美国过于依赖外国原料和生物生产,对于生物技术在内关键行业的离岸外包,威胁到其获取中药化学品和活性药物成分等原料的能力。

我朋友圈第一个转发该新闻的,是蓝晶微生物的创始人。
业内认为这个计划所针对的核心,是合成生物学及其下游制造
详见:《拜登签署启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美高官:为合成生物等技术扩展制造基地》。
没想到今天开盘,合成生物学的几只股票都在涨,比如:华恒生物(+5.72%),凯赛生物(+1.82%),华东医药(+1.06%)和华熙生物(+0.40%)。
但CXO公司是全面下跌,超过5%。
药明康德:跌停
凯莱英:跌停
药石科技:-10.5%
康龙化成:-13.9%
博腾股份:-9%
因为CXO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极高,这是我们的技术领先、走出中国的体现,同样也是市场的掣肘。
比如药明康德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80%。主要客户都在美国。
如果政令一签,意味着CXO公司的全球扩张逻辑受损,这是对基本面的重创。
医药基金立马跳出来稳定军心——CXO行业估值已具有性价比。
比如,海通证券分析师给出了非常专业的CXO赛道估值图:

明确表示:中短期来看,临时法案对行业影响不大,法案并未有具体落实细节,也未提到对中国生产的限制。
中国本土的工程师红利、强大的化工产业链都保证了国内CXO在国际市场上的强竞争力,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等公司均已计划或已在建设海外生产基地,龙头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稳步进行中。
我们认为美国该项临时法案对国内CXO中短期业绩并无较大影响。
但机构的动作却很实诚,比如凯莱因的机构清一色的砸盘跑路。

至于是哪个机构跑了,我也看不到,我也不敢说。
信心和情绪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太大了,机构不敢冒险。
什么“时间的朋友”,今天都是“新闻的朋友”。
比如,彭博社挑动情绪的不嫌事大,关于该法案的新闻题目,赤裸裸写着“与中国对着干(Compete with China)”。

此前美国的芯片制裁,让芯片上下游产业的一级、二级市场都疯涨了一波。
这是因为我国是芯片的最大需求国,国内的厂商们只要能生产的出来,大概率能卖得出去。
而CXO的国内市场并不大——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并没有那么发达。
或许有一天能发达起来,不要美国市场也能活得很好,但哪一天呢?
今天原研药和化学制药的板块都没什么影响,只有CXO的“信心价值”全面崩溃。
想到我昨天文章《比起“成功”,我更喜欢“失败”》文末推荐的HOUSE的脱口秀,让今天的某只ST股票(600759)成了网红票。
在没有任何实质利好的情况下,开盘就涨停。
所以,无论是不是CXO行业,我们都得承认:
目前的二级市场:
短期看资金(情绪来,资金来,情绪走,资金走);
中长看周期(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至于价值投资,只要你的资金成本足够低、耐心足够好、其他资金的流动性足够丰富(急用钱的时候也无需从股市离场),那么你可以静静地等风来。
如果不是,切勿盲目迷信——活着,才有价值。
资金成本比较低、投资思路也清晰的基金,都抵不过舆论的声音。
比如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主题基金,重仓CXO,今天又遭遇重创。

说实话,我不认为自己对医药领域的价值判断,会超过清华本科、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的葛兰。
于是今年2月份给她捧了场,定投了一段时间,成本不算高,在近一年基金跌幅-30.4%的情况下,我的跌幅也就-6.77%
就算是我为了成为时间的朋友而用钱发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