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加载图片 根据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溺血”、“尿浊”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烦劳过度,或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移热小肠,迫血妄行而致尿血。或因房事不节,相火妄动,或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虚则生内热,虚火灼伤络脉,则血随尿出。 ![]() 点击加载图片 或久居湿处,恣食生冷肥甘,湿由内生,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湿热蕴结,黏滞缠绵,影响脾之运化,肾的封藏而出现尿浊(蛋白尿),热伤血络则见尿血。或思虑劳累过度,耗伤心脾,或久病伤及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肾气不足,下元空虚,封藏失职,不能固摄,既可导致血失统摄而尿血,亦可致水谷精微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 点击加载图片 方名:三黄白菟覆盆饮 [组成]太子参,生地黄,生黄,山药,牡丹皮,山茱萸,丹参,茯苓,泽泻,黄精,白术,菟丝子,覆盆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扶源固本,益气养阴,固摄精微。 ![]() 点击加载图片 太子参 [方解]中医认为,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之精而藏之”,“五脏藏精而不泄”,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肾虚则封藏失司,精气不固,精微外泄而出现现代医学所说的蛋白尿。因此,在治疗上就应扶源固本(“源”乃是指肾气肾之元阳,“本”乃是指肾阴之真水),肾气得复,精微之物得藏身体则康。 ![]() 点击加载图片 故方中以生黄芪、太子参、生地黄、山药为主,益气养阴;佐以丹参活血利湿,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有改善外周围循环,提高肌体耐缺氧力,加快微循环血流,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白术健脾固摄,“脾胃为生化之源”,脾气旺则消谷化精固摄精微;加覆盆子、菟丝子补肾收敛精微,固涩藏精。诸药协同,共奏扶源固本,益气养阴之功。 ![]() 点击加载图片 菟丝子 [加减]血尿者,加白茅根,藕节; 高血压者,加牡蛎(先煎),地龙,菊花, 尿中有管型者,加石韦; ![]() 点击加载图片 菊花 血肌酐、尿素氮偏高者,加冬虫夏草,醋制大黄粉; 尿化验有酮体者,加黄芩,苦参,黄柏。 ![]() 点击加载图片 黄芩 ![]() 点击加载图片 地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