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凝视不同的门,踏入穿越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建筑长河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2-09-14 发布于江苏

不同的关于门的诗的内涵和底蕴,让你片刻之间,便通过这些不同形态、不同意义、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人心目中的门,产生了浓郁的好奇,想要一窥究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门背后的故事、历史、文化和艺术,那些“引人入胜的史诗”——门

文/云卷儿

最初,它简陋而空洞,缺乏

必要的想象力

有主见,有个性

都是后来的事了

现在,它更注重形式本身

惯于利用其他事物填充自己

意志的黑洞,并

借助各种各样的锁,使世界

密布壁垒和迷宫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是一本关于古建筑门的书,通过20多扇门,让读者不经意间就穿越历史文化和艺术交织在一起的时空隧道,在门的引领下重现往日恢弘的历史情境。

作者奥斯卡·马丁内斯的文笔很好,这本书呈现给读者的,并不是那种学究和严谨栖息、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相互链接的组合和堆砌在一起的枯燥乏味的论文式的阐述。

奥斯卡·马丁内斯非常讨巧地采用游记形式的风格,由作者亲身体验、亲耳所闻、亲眼所示,轻松自如的文笔描绘出,西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一扇扇曾经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门,和这个门背后的人物、事件、背景和所带来的主角光环和效应,门事件所改变和推动的历史进程。

作者奥斯卡·马丁内斯,曾在阿尔巴塞特艺术学院担任艺术建筑摄影和设计教授10余年。关于艺术历史层面的理论知识博学多闻,文笔自然风趣,阅读此书的过程,仿佛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口才绝佳的导游,声临其境的在古建筑群的历史中穿梭游览……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和艺术》是一本关于门的书,分为神圣之门、私域的入口、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三个篇章,用扎实可靠的历史资源,详细讲述了是什么让门这种建筑元素,在历史的浩瀚中能够如此卓尔不群,屹立千年而依然带给人震撼的美感。

门在许多故事、传说和神话中是如何扮演着重要角色。门作为一处特殊的地方,又是如何在两种现实之间的某个时刻,成为两个世界、两个国度的边界。

《神圣之门》从史前时代到中世纪,介绍了史前圣所的大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入口、中世纪的教堂大门等7处神圣的大门。《私域的入口》叙述的是不同特色的住宅、要塞、城堡、甚至是当时有名的商铺大门。《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则讲述了一些特殊情形下的门,譬如埃及法老陵墓的入口、鬼斧神工的骗术之王——透视长廊、不朽的提图斯凯旋门……

对于不同的门的感悟,作者毫不吝啬地倾注笔端,他在《那不勒斯:新堡》中写道:“艺术作品往往有多个层次的解读。除了视觉和审美享受之外,绘画、雕塑和建筑很多时候都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让作品更加饱满和完整。就像新堡的这座壮观的大门一样,它所包含的丰富意义在如今旋风一般匆匆来去的旅行参观中很可能就被忽视了。

如果参观者有时间对凯旋门的浮雕进行细致观察,就会发现无数迷人的惊喜。正如我们上文所说,从抵达那不勒斯开始,阿方素国王就想把这个城市变成一个十分前沿、创新的文艺复兴的阵地。然而阿方索出生于14世纪末的梅迪纳德尔坎波,那是一个远离一切古典主义精神的西班牙小城,并且阿方索也是在一个完全中世纪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在青年时代所读、所所到的故事,都充斥着各种闲游骑士、巫师和冒险:这些故事尽管看上去怪异无比,但也在这座那不勒斯城堡的大门上留下了印记。

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事,这么精彩的一本书,竟然对于古建筑过去现在的图片整体缺乏,只有几副简笔素描,并不能让人聊以自慰。

每每看到一扇古建筑的门,还要转过头来百度,相关的图片,在和文章中的叙述相互映照。

文友戏问:可不可以毅然弃读呢?我笑回曰:但是文字超级好,有时候说到哪一座古老建筑的门或者门廊的时候,我就得再回头~百度一下找图片。就觉得很奇怪,这是介绍现存古建筑的门,那为什么不放一些图片呢?文友回:版权和成本。

瑕不掩瑜,《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依然是一本绝对值得静下心来,细细捧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译者张贝贝,校译郝小斐,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两次创作更是锦上添花,给读者精神上带来的无比愉悦,和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等综合知识上的准确无误的积累。

作者奥斯卡·马丁内斯(Óscar Martínez),博士,巴伦西亚大学理工学院美术系和瓦伦西亚大学艺术史学士学位,曾在阿尔巴塞特艺术学院担任艺术、建筑、摄影和设计教授十余年。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在西班牙和国外的个人和团体画展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从文学的角度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