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历史的门》:一场纸上的西方建筑与艺术漫游之旅

 猫条山 2022-11-27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门是建筑内部等待我们的风景的前奏。门是序曲,是开篇,是一段路的起点,是一次生命的发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门“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存在,也可以作为房屋建筑的一部分存在。作为一种分割空间的实体,门往往起到连接和关闭两个或多个空间出入口的作用。

文章图片2

甲骨文”门“

在甲骨文中,”门“是由左右两扇门组成,它的构成正反应了我国古代房屋建筑中门的结构特点。”门“的本意,指的就是房屋的两扇外门,与做内门的”户“相对应。因为”门“是人初入房屋的必经之处,后来就有了引申义”途径“。再由此,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含义,比如门第、门派、窍门等。

当我们仔细体会”门“所蕴含的各种寓意时,就会发现,无论是从现实意义还是从象征意义上来看,门都是一种具有特殊意味的元素。推开一扇门,无论是真实的还是隐喻性的,这都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谁也不知道门后面的空间里到底为我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门既是通道,也是过渡。它连接着两个空间、两个世界、两种状态,也连接着已知与未知、光明与黑暗、富足与贫瘠。同时,由于门本身所具备的可活动性,无论它是关闭着、半掩着还是敞开着,仿佛都在邀请我们跨过它,进入另一个未知的地带。

文章图片3

不过,尽管门如此重要,但很多时候它都是被忽略的。

比如,当我们去参观故宫时,我们想的是要尽快进入,而不是在外面多停留一会儿;同样,当我们去参观大教堂时,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内部去欣赏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和装饰,而不会注意到头顶的门廊或教堂的外墙。

事实上,作为一处特殊的地方,门在许多故事、传说和神话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只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门神“,西方文化中同样也有负责守护门的神灵,比如古罗马的雅努斯神,古希腊神话中的地狱三头犬,还有希腊神话中的百头巨龙拉冬……等等。

在这本《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中,来自西班牙的奥斯卡·马丁内斯博士,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在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门,并为我们揭示了它们背后的秘密和谜团,以及每一扇门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翻开这本书,也仿佛打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历史的门“。

文章图片4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

奥斯卡·马丁内斯博士先后毕业于巴伦西亚大学理工学院和瓦伦西亚大学,曾在阿尔巴塞特艺术学院担任艺术、建筑、摄影和设计教授十余年。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曾在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各类个人和团体画展上展览过自己的作品,近几年,他开始从文学的角度来发展和探索自己的艺术追求。

顾名思义,《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门”的书。但它又并不是围绕着建筑学上的“门”来展开叙述的,而是从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中的门入手,讲述“门”作为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之外,所承载的故事、寓意和文明。

文章图片5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神圣之门”“私域的入口”“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

在“神圣之门”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西方文明世界中的七处神圣的大门,从安特克拉的门加支石墓到孔克的圣福瓦修道院,从罗马的哈德良万神庙门廊到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它们之中既有史前圣所的大门,又有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入口,还有中世纪的教堂大门,有的早已名闻世界,有的却并不起眼。相同的一点是,这些大门都通往一个“神圣的宗教场所”。

在今天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宗教在很多国家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小,更何况,对于我们而言,从小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很难说内心对宗教能有多少认同感。所以,这些在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宗教场所,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不过是一个个“名气有点大”的旅游景点而已。

所以,即使我们跟随人群来到这些“神圣的大门”前,可能我们也只是忙着进入建筑的内部,而不会注意到这些“门”,以及与门相关的雕刻、装饰、塑像。至于它背后所承载的建筑文化、宗教寓意和历史故事,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从这点上来说,作者的叙述角度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角度,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有机会来到这些“门”前,在进入建筑内部之前,会不会先停下脚步,给这些“门”留一点时间,好好感受一下它想传递给我们的讯息?

文章图片6

在“私域的入口”中,作者主要讲的是住宅、要塞、城堡甚至是商铺的大门。这些大门与俗世的关系最为密切,抛开这些门背后建筑的历史和故事,它们的功能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

这些”私域的门“中,有的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实用功能,而有的门已经被送进博物馆,作为文物进行收藏。无论是哪一种,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故事都远远超过了它们本身具备的功能。

文章图片7

如果说,“神圣之门”介绍的是通往“神界”的门,“私域的入口”介绍的是通往“人间”的门,那么第三部分“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则可以看做是通往特殊空间的门。它们有的是陵墓的门,有的是别墅的门,还有的是公园的大门……

虽然这些门形态不同、用途迥异,有的仍然作为建筑物的入口,但更多的是则是作为通往其他空间的门户而存在。也就是说,它们所指向的空间,并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于建筑内的物理空间,而是带有象征性的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想象空间。

文章图片8

《人类简史》中提到,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就是“讨论虚构的事物”。人类学会了讲故事,并共同去相信这些故事,从此,大规模人类合作才有了可能。因为有了想象和虚构,我们才能创造出多彩而绚丽的绘画和建筑艺术,而这些绘画和建筑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感知,拓宽了我们对世界的体验,使我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之外的象征性空间里自由翱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也如同一扇大门,门后面是一段和文化艺术有关的奇妙旅程。现在,你要不要翻开去体验一番?

就算此刻不能出门,我们也可以在纸上来一场漫游之旅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