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孝(远去的2015之四)

 学亮书屋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母亲春游洋湖公园

尽  孝

相对于按部就班早出晚归的工作和循规蹈矩为稻梁谋的些小事情,2015年最值得纪念和自豪的,也许是比较完整地陪伴了母亲一年,尽了一点小小的孝心。
正月初四,母亲就随我们一起来到了长沙。按照她自己的统计,这是她第九次来长沙了。
母亲第一次来长沙,还是我结婚的时候。本来初选了一个结婚的日子,并没正式确定下来,后来因为爱人单位正在创“三甲”,没有时间准备,便决计取消婚礼,另择时间旅行结婚去。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家里,老大老二就陪着母亲,颠颠簸簸坐了三百多里山路到了县城,这才电话告诉我:母亲要来吃我的喜酒。
为了不拂母亲好意,并让母亲高兴高兴,我临时决定婚礼还是照常举办,紧赶慢赶花了四天时间,筹划完成了订酒店、请客人、请司仪、买餐具等一大堆必要的准备,保证了婚礼还算像模像样,算是独自创造了一个至今引以为傲的小小成绩。
母亲第一次出远门,又跨省来到迥异于农村婚俗的大城市,参与见证儿子的新式婚礼,觉得既体面又大方,既新鲜又好奇,高兴得真正合不拢嘴,现在还不时兴奋地提起当年的情景。

父母专程来长为我爱人庆祝36岁生日时在天心阁公园留影

我结婚那年母亲68岁,还算身康体健;如今20年过去,却成了标标准准的米寿老人,真正步履蹒跚了。时光溜走得实在太快太快!可谁又能拦住它任性的脚步呢?
后来母亲和父亲一起,又前前后后来过好几次长沙,每次都为我们带着满满的祝福。比如小孩出生的时候,我和爱人满三十六周岁的时候等等。得了孙女,母亲高兴万分,前来庆祝自不用说,我特别感动的是,父母曾先后专程前来长沙,祝贺我与妻三十六周岁的生日。
按老家风俗,一个人出生以后,除了父母为你小时候操办“满月酒”“抓周酒“外,如果不满六十岁特别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一般是不应该为自己办寿酒的,不然就差不多等于“无事酒”,会挨旁人的白眼。可三十六岁是个例外,谁都可以热热闹闹地办,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听说了,也会高高兴兴前来讨一杯喜酒喝。老家有句古话,叫做“人人有个三十六,有的喜来有的愁”,说三十六岁是人生一个坎,喜忧难测,说不一定就迈不过去,只要谁顺利过了这个坎,不管男女,生日当天都可摆几桌酒庆祝庆祝。
现在我们不但身在外地,还身处新时代,自然没有这个特殊讲究,也没几个人拿它当回事。但父母还是谨守当地风俗,把孩子们的三十六岁生日当成重大节日一般,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专程前来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啊!
 母亲看起来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年近九十,谁知道岁月饶不饶人,还可以让我们陪伴她多久呢?于是就想把母亲接到身边长住一段时间,也让我们好好尽点孝心。谁知为达此心愿,我还费了不少口舌。
三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说什么也不肯来长沙了。她觉得识字的父亲走了,没人给她做马路导游和电视解说,生活不方便也不习惯;她还担心自己年纪大了,生怕叶落不能归根,还怕连累了我们。为了说服并打消她的顾虑,我只好一次次分析来长沙的好处,比如家有空调,夏不热冬不冷啦,头疼脑热也好管啦等等,还一次次做保证,只要母亲想回去,便马上护送回家。三番五次之后,她才终于恩准,答应来长住上一段时间。

母亲一生爱美。第一次赶上过洋节,主动要求在漂亮的平安树前照张相

尽孝的关键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衣食住行都要好好管起来,尽量让母亲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受一点委屈。这才是我把母亲接来的初衷。可近一年下来,我发现照顾老人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非常小心、细心和耐心才对,光靠一颗简单的诚心和爱心是不行的。而我,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好多地方没有做到位。回头想想,勉勉强强有四个方面,或可圈点一二。
一是为母亲准备早餐。我与妻上班都远,中午不能回来,管不了母亲的中餐;幸好母亲虽已耄耋之年,适应能力却还蛮强,不但学会了开关煤气,也学会了使用高压锅电饭煲,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也不用我们太操心。母亲不爱吃面条,却爱吃豆腐脑,于是从周一到周五,我每天六点左右就起床,早早去机关食堂,把豆腐脑和包子馒头、卷子饺子、玉米棒子等变换花样买回来,七点左右再赶去十几公里外的单位上班。夏天起早床自然不算什么,但在黑漆漆的大冬天,一早就要爬起来,确实需要一点点动力。幸好为母亲准备早餐,让我产生了动力。
二是陪母亲吃晚饭。早餐中餐不能陪着,晚餐自然是无论如何都应该陪着母亲的。何况母亲经常自作主张,一过午后就开始张罗,早不早就把一桌子菜肴准备好了,就等着我们回去大快朵颐。回去晚一点,还要热上好几轮,如果不回去,母亲真会伤心了。过去一年,每天下班后,我都要尽量赶回家去,陪母亲吃晚饭。
我发现,回家陪母亲吃晚饭有利有弊。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同时还可以名正言顺推掉一些饭局,只要说是要回去陪九旬老母亲吃饭,谁也不好强邀你,而且还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你羡慕你赞美你一番,这多好!副作用是,面对一桌子饭菜,在母亲眼神和语言的鼓励下,家中晚餐往往要比在外面吃得多,不知不觉又长胖了一些!唉,真是幸福的烦恼,今后可得注意点!
三是陪母亲看电视新闻。母亲不识字也不会说普通话,听力也已经不太好,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看电视最喜欢时政和社会节目,不太喜欢看娱乐节目,说蹦蹦跳跳嘻嘻哈哈没有教育意义。她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功课,就是看中央台和湖南台的《新闻联播》,还没到时间就早早坐到沙发上,催我们调好频道,等着节目播出。
我候在一旁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音量,为母亲做方言翻译和现场解读,然后参与她的评点。这段宝贵时光,也是我一天当中和母亲说话最多的时候。这之后,我才能去忙别的事情。

秋游岳麓山,主动摆pose


四是陪母亲度周末。母亲除了耳朵有点背、腿脚不像以前有劲以外,真不像年近九十的老人。有一天,母亲告诉我:对着窗户亮光,她还可以穿针引线!我当时真吓了一跳:母亲的视力竟然比我还好!
母亲的大脑一点也不糊涂,大事小事清清楚楚,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对没见过的更要探究一番。我经常开玩笑说,您最大的优点是不糊涂,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不糊涂,而且不会装也不肯装糊涂,其实您糊涂一点多好啊!母亲总是声音朗朗地对我说:我一辈子都这样,改不了!
想到周一到周五,大多数时候母亲都是一人在家,其实也挺孤独寂寞可怜的,所以周末的时候,只要天气好,我就决定尽量陪她四处走走,晒晒太阳,散散心,解解闷。
这也是我2015年微信朋友圈晒幸福的主要内容之一,惹得好多人羡慕连连,点赞一片。

第一次开心坐地铁

我陪母亲去看天心阁和岳阳楼时,母亲都坚持沿着陡峭的窄窄的楼梯,一步一步登上楼顶,看湘江北去,听洞庭涛声,对它们的历史掌故也听得津津有味。登楼游人知道她是年将九十的老太太,对她的健旺自然是赞不绝口,母亲也忍不住有一丝小小的得意。
我陪母亲第一次去逛地铁时,一会儿电梯一会儿楼梯,一直往下,越下越深,惹得她一路啧啧称奇,感叹国家不知花了多少钱,才建了这么大的工程!
我告诉她怎样进站出站,怎样买票验票,怎样乘坐自动电梯,她就忍不住马上要去试一试身手,有时候动作比我还快,让我好生着急,只好忙不迭地跟上去。
当我们从橘子洲出到地面,母亲虽然特别高兴,却又回头张望了好几次,似乎还有点恋恋不舍,想马上再去体验一下坐地铁的感觉。

当上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我还陪母亲专门去看了“万家丽广场”。母亲从电视新闻中知道,长沙有栋楼的顶上可停百把架飞机,好想去亲眼看一看。年底“万家丽广场”刚开业,有个周末,虽然细雨微寒,天气欠佳,但想到天气只会越来越冷,为了早遂母亲心愿,还是赶快带着母亲兴冲冲地去了,第一站就直接上了楼顶。飞机自然是还没有的,母亲多少有点失望,不过见到偌大屋面上画着好多处直升飞机的起降点和停靠点,便可以自由想象它的壮观,还是觉得很了不起。也不知它上面现在是不是经常停有飞机了?!
母亲最大的收获,来自十一楼五座不同主题的蜡像馆。一尊尊须发毕现、栩栩如生的蜡像牢牢抓住了母亲的目光,让她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去摸摸他们的手、牵牵他们的衣,吓得我和工作人员都赶快摆手:动不得,动不得!
在昭君蜡像前,我告诉母亲,昭君就是巴东隔壁兴山县的人,算我们的小老乡,母亲特别喜欢,主动要求和她照张相;在一代伟人邓小平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会谈的蜡像前,我也给母亲照了几张相。
因为他们是坐姿,位置比较低,母亲就绕到会谈桌后,还俯下身子,侧过脸去,一会儿看看撒切尔夫人,一会儿看看邓小平,镜头中看过去,就像母亲正与两人低声交谈一般,实在让人忍俊不住。
我想,两位蜡像主人如果地下有知,大概也不会怪罪眼前这位充满童心的耄耋老人吧!特别是撒切尔夫人,其实只比我母亲大两周岁,标标准准同龄人呢!(未完待续)

米寿老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