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游(远去的2015之五)

 学亮书屋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最爱北京天安门

北游

陪母亲假日出游计划中,我最得意的,自然是暑期的北京与北戴河之旅。

那是一次开创性的旅行,创造了母亲人生阅历中多个崭新第一: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看到天安门,第一次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第一次看到辽阔的大海,第一次坐上观光海轮,第一次坐飞机……

那也是一次计划了许久,却严重迟到了的还债之旅。

父亲在世的时候,我其实多次起过这样的念头。父亲能读书识字,是当地的文化人,比母亲更关心国家大事。记得有一次回家过年,闲聊时父亲特别郑重其事地问我,怎么好长时间没看到黄菊了?父亲的这一问,让我吃惊不小,我没想到七八十岁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对党和国家领导如此关心?这可是我等远远不及的。我只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我与他一点儿都不熟!

但我心底知道,父亲他们那一代人对北京、韶山、毛主席等等,有着特别的情感,一生中能去一次北京天安门,甚至于是他们一生的荣耀,这种情感当代人是不一定能懂的。我陪着父母去过韶山好几次,父亲每次都感到特别值得,可惜北京之行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竟然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成行。

转眼父亲已去世三年多,我曾经暗暗计划的陪父亲逛北京行动,就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隐痛。有人说,尽孝要趁早,真是诚哉斯言!母亲年届九十,我必须珍惜每分每秒,不能让遗憾再一次发生!七月底八月初,我找了一个时间相对宽松的机会,休了平生第一次公休假,陪着母亲,带着妻女,向着北京和北戴河出发了!

陪着母亲的北游之旅虽然时间不长,但点点滴滴汇起来,就是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拎起来就是一串熠熠生辉的珍珠,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限于篇幅,就说说发生在北京时的两件小事。

毛主席纪念堂前留个影

准备去毛主席纪念堂的早上,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让我好是担心能否成行。幸好十点来钟雨停了,赶快带着母亲,打的跑到广场,排队,安检,排队,折腾了许久进到广场里面,又发现不能随身携带任何物品,于是留下母亲在围栏边等着,赶快越过另一侧马路,跑到对面的寄存处去寄存。

几番折腾下来,时间已经十一点。看着盘满广场蜿蜒曲折等着参观的长龙,我真担心这样一步一步排过去,能否在闭馆前进入纪念堂,快九十岁母亲的身体又能否吃得消!如果今天赶不上趟,让母亲再跑一趟,那就太遗憾了。

关键时刻还是母亲的身份证发挥了作用。我扶着母亲,直接找保安求援。沿途保安看到母亲,再看看身份证,就立马放行,并一路绿灯,引导我们直接穿过一重重人流,直到进入最后一个关口,才让我们按顺序排队。

用母亲的身份证闯关,是我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母亲来自偏远农村,也没有办老年证,我真担心现场保安像很多地方的“死脑筋”一样,对老年人只看老年证不认身份证,愣是不让我们进,那可怎么办呢?

由此看来,首都和纪念堂的管理还是人性化许多!我也希望,今后各个地方对于老年人只认身份证就行,只要是中国老人就行,管你办没办证!

纪念堂给毛主席献花
 

通过最后一关,我和母亲都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候母亲说话了:早想到我们能进来,先买一个花圈就好了!

我真没想到要给毛主席送花圈,母亲却想到了。我告诉母亲,纪念堂就这么大,每天来瞻仰毛主席的人又这么多,都送花圈可怎么得了!说话间正好来到了出售纪念花束的窗口,有几人正在买。我说,我们也给毛主席献束花吧!母亲说,好!

当我买好一束雪白的菊花,母亲马上接过去,并高高直直地举了起来。我紧跟在母亲身后,随着人流慢慢向纪念堂走去,映入我眼帘的,是母亲高举的白菊,母亲用白毛巾包着的日渐花白的头发,还有母亲那瘦瘦小小的双肩和明显佝偻的后背,在瞻仰的队伍中,特别醒目,也特别和谐。

我想,今天的纪念堂之行不但遂了母亲的心愿,也让我从中真切感受到了一个普通的耄耋老人对一代伟人的虔诚和敬仰。

我也更加觉得,一个人只有真正有功于国家、民族和社稷,他才能真正活在老百姓心中,任时光流逝而不朽!

这种情感发自心底,谁也强求不来,谁也强压不住!

即使有电梯代步,自己也要健步向前

返程时我特意选择了飞机,就是为了让从没坐过飞机的母亲体验一下身在蓝天之上的感觉。我们特意早早就到了首都机场,换好登机牌,就陪着母亲,从T2航站楼到T1航站楼,一路参观过去。

为了省省体力,我建议母亲走中间的自动人行道,可母亲性子急,在自动人行道上也舍不得休息半步,依然是快步如梭,惹得别的旅客纷纷让道。

母亲最大的兴致,是沿着候机楼通道的墙边行走,这样就可以透过窗户,近距离饱览那一架架泛着银光的飞机。它们有的依次静静地趴在廊桥边,有的正在跑道上起起落落,场面好不壮观。母亲一边走,还一边念念有词,我知道她正在计数,看到底有多少架飞机。

我打趣她说,飞机太多了,您是数不清的!

哇,外面停着好多飞机

母亲其实是近距离看到过飞机的,只不过于她是一种恐惧的回忆。

那还是几十年前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时候,母亲只有十几岁,经常胆战心惊地看到千军万马闹“过兵”,还多次看到好多架飞机,就像一群黑压压的老哇子(乌鸦),从家背后大垭山的尖尖上飞去又飞回,翅膀上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昂昂昂的声音响在头顶,更是震耳欲聋,大得吓死人。至于是谁的飞机干啥去的,母亲自然就一无所知了。

当年正处抗战时期。我家在武陵大山深处,空间距离上与当时的陪都重庆、湖北省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部驻地恩施、“石牌保卫战”发生地宜昌、“远东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九省通衢武汉等四面八方的战略要地都相隔不远。母亲所看到的兵,或许是开拔前线,也或许是向后撤退的部队;母亲所看到的飞机,也许是日寇战机正前去疯狂轰炸重庆恩施,也许是飞虎队正千里奔袭侵我城池的倭寇。时隔久远,资料阙如,凭空谁能说得清、说得准呢?

幸好这页艰苦卓绝的历史,早就被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英勇地翻过去了。再过30来天,到下个月初,举国就将迎来盛大的阅兵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这段时间北京的天空,就常有军机在为阅兵加紧演练。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点,母亲不但可以近距离看飞机,还可以亲自坐飞机,真是别有一番意味!今天的母亲,除了兴奋就是喜悦,哪里还有一丝当年的恐惧呢?

这种截然不同的心境,无疑是来自于时代和命运的巨大变迁,真可谓沧海桑田!

候机太久,有点累了

不过有点令人失望的是,当我们兴致勃勃准备登机时,广播却通知我们:航班严重晚点,不能按时起飞。听说正是因为近段时间空军在抓紧训练,经常实行空中交通管制,今天刚好被我们赶上了。国内航班晚点差不多是家常便饭,我早已习惯,知道无处说理,只能既来之则安之,耐心等待下去,只是委屈了第一次乘坐飞机的母亲。

当我们的飞机八点多钟终于起飞的时候,地面已是万家灯火,空中除了飞机的尾灯闪闪烁烁,四周是黑漆漆一片。早前美美计划着的陪着母亲翱翔蓝天、穿越白云、俯瞰青山绿水的浪漫方案,自然是没有办法实现了。

这是我们陪着母亲北游的美中不足和共同遗憾。(全文完)

首航

(附记:为了弥补晚上乘机不能观景的遗憾,同样也为母亲减少一些劳累,次年带着母亲和岳父母游览深圳返回时,我特地选择了白天航班,好让老人们在空中饱览大地。几位老人为此好生高兴,也算是遂了我一点小小心愿。)

在北戴河游船上,第一次看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