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14下乡记|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好与坏都要有迹可循

 铅墨时光 2022-09-14 发布于四川


图片拍摄:咪筱芊
   正文共计:2047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如果不是返程途中堵了三个多小时车,这篇文章可能昨天就能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个星期,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迎接交叉检查,领导安排今天集体下乡,到达联系的帮扶村庄入户走访。

距离上一次去帮扶村庄,也才二十多天。和前一次相比较,这一次所经历的可要丰富的多。

想着下乡回来肯定疲惫不堪,同时完成读书和写作任务,一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早起6:30洗漱后,就开始写昨天的复盘、读论语,事实证明,果然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当我们遇到有外出任务时,那么就提前早起,把能够完成的目标任务先做好。

这样也不至于疲惫了一天,还要焦虑自己今天的书还没阅读、文章还没写。

凡事提前谋划,才不至于事情临了了,焦虑、着急,让人措手不及。



从城区出发,到达目的地乡镇,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

由于没有及时准备好耳机,在车上也就没法听电子书,只好和同事聊聊日常。

以后遇到需要长距离坐车机会时,一定要备好一个耳塞,无论听歌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还能防止晕车。

当然,我指的是走山区道路,如果是坐飞机或者高铁之类的,完全可以带一本纸质书,方便随时可以阅读。

到达乡镇府大约11点多,稍作休息后,便开始整理和填写各户的人员和收入信息。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户人,在填好一家人的情况后,就有了很多了解。

虽说需要被帮扶,所幸这户人家人员齐全。

只是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也不像其他人户,有人伤残,甚至还得了重大疾病。

日子虽然紧了些,但还算幸福,人也比较勤劳。

农村人过日子,各家有个家的经,各家也有各家的难和不幸。



午饭后便前往联系的村庄,由于同行人员较多,各自的联系户也很分散,只好分批次轮流去送。

到达我联系的这户人家时,夫妻二人正在地里背秸杆。

趁天气好,二人勤快干些活,大哥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屋里坐,为了不影响他们务农活,我们还是推辞拒绝了。

把米和油放置在他家门口,便与大哥简单聊了几句。

上次去的有些匆忙,也没来得及说些什么。

这回是第二次见面,以后肯定还会入户走访,所以,我主动告诉了大哥我叫什么,并要了联系方式。

虽然,自己不太会闲聊家常,但有了多年工作经验和在不断学习成长之后,以前见到生人就尴尬到不知说什么的毛病,仿佛好了很多。

人总是在不断磨砺中成长,从而坚韧不拔,变得自信和坚强。



直到下午四点,才终于将物资全部分发出去,同行领导提议让大家去附近的景区逛一圈。

于是,一部分人选择在山下停车点留守,而另一部分人则坐车前往景区。

从山门向上走,一路路陡弯多,大巴车上的热气,也让人有些窒息。

加上又玩了一段时间手机,一种强烈的晕车感袭来,伴随阵阵头晕加恶心。

四十分钟左右到达海拔三千多米的停车场,一阵阵晕车感伴随着高原反应,让走到一小段天梯路的我,只好放弃登顶,并原路返回平地。

同行的几位同事,也反应强烈,浑身无力。

我们四人只好在山顶的停车场自由活动,等待下山的最后一趟班车。

站在这里远眺,山顶的云海漂亮极了,云层中透露出绚丽的光彩。

蔚蓝色的天空上,呈现出日月同辉的画面,可惜我拍照技术有限,没能拍摄出来。

无聊时,各自对着美景拍照,欣赏这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风光。



当五点的班车已经开下山,才想起同事的包还在车上。

经过多翻联系,才让司机放在了驾驶员办公室,以便等下山后同车的司机帮忙去取。

若是自己的东西丢了,也就算了,但是答应帮别人看管,就要尽到责任。

等到五点四十的班车开往山下,天已经黑了,饥肠辘辘的我们只好坐等吃饭。

返程时,在距离城区约40分钟的路段,发生交通堵塞。

一辆侧翻的大吊车倒在半坡上,工作人员正在用拖车拉走,因为需要断道施工,这一等就是三个多小时。

一车人又累又困,手机还没电、没信号,像极了置身于世界末日。

通车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班车夜间限速,四十多迈的速度摇摇晃晃回到城区,花了一个多小时。

冬季寒冷的北风,吹着刺骨地痛,就更万分想念家中温暖的被窝。

细细回想,这一天充实、欣慰,也历经各种曲折。

想着第二天还要早起,丝毫不敢在床上多玩一分钟。



原本打算是将一天的经历写下来之后再睡,拖着疲惫的身体,实在是没有行动的精力,简单洗漱之后就上床躺下了。

想着还没有完成今日的写作任务,又立刻拿起手机将前一天20分钟自由书写的随笔,修改后发布在了社群里。

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真的很有必要,就算哪一天实在忙不过来,精疲力尽时,在储备了“存粮”的情况下,也能够坦然应对。

今晨早起,虽然全身疲惫、酸痛,洗漱过后,但还是把这些经历都写了下来,是为记录,也是为回忆。

所有经历过的事,好与坏都是成长。

写下来,才能让每一次成长都有迹可循。


.End.

推荐你看:

刷2小时公众号,我收获了什么

自己变得优秀,才能与更优秀的人同行

写完30多篇公众号,分享这4点图文优化建议


作者简介:
咪筱芊,专注于读书与写作,用心读书,走心更文,旨在用文字见证每一次成长!

点个“在看”,愿我们每一次的成长
都能有迹可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