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时空之谜

 云儿的天空 2022-09-14 发布于湖北

北宋人徐兢奉命出使高丽,于宣和五年(1123年)编撰了《奉使高丽图经》一书,其中“陶尊”条:“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在“陶炉”条:“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者,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汝窑的相关记载了。“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之语说明了高丽瓷的烧制是受到古越秘色和汝窑的影响,这与市场所见的传世高丽瓷实物也是吻合的。陈万里先生曾解释“汝州新窑器”就是指汝窑,并推定汝窑存在的时间上限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下限是徽宗崇宁五年(1107年),时限合计是20年。但为什么?陈先生并没详解。而根据2001年的《宝丰清凉寺汝窑》报告的窑址考古结论:汝窑的成熟阶段为哲宗时期和徽宗时期。该结论似仍没脱离陈先生原推定之臼。

    据南宋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北宋时行政体制是采取诸路转运使辖州县制,其中州县基本沿用唐代时州县制称谓。宋代的路、州、县相当于今省、地、县的概念。文中的“河北”是指河北东路,定、汝、唐、邓、耀州均为州名。上述地名称谓都应是指窑址所在地,而非是行政地。故“遂命汝州造青瓷”中的汝州应就是汝州窑的简称,对应上文的“汝州新窑器”中的新窑显然就是“汝窑为魁”之后的汝窑,新与旧是取代关系。可见陈万里先生的理解:“汝州新窑”系指汝窑是正确的。

    但笔者认为对陈先生和《宝丰清凉寺汝窑》报告将汝窑的上限定在哲宗时期还有值得再推敲之处。

    从《负暄杂录》中的“本朝”、“遂命”,显然都是指徽宗所为。而“汝窑为魁”则应是徽宗钦定之语。毫无疑问,汝窑是徽宗时期的产物。哲宗(1086-1101年)时期的汝州窑虽然已经存在,其与汝窑的渊源关系也是十分确定的,汝州窑只是汝窑的前身,但毕竟不是汝窑。汝窑是由汝州窑——汝州新窑转变而来,其定名甚至与徽宗有关。汝窑的存在的上限推测应是在徽宗执政初期(建中靖国1101年)为妥,不应包括哲宗时期。而汝窑存在的下限应该到北宋结束,即靖康二年(1127年)。这样汝窑存在的时间约为25年左右。

图片

图片

图片

哲宗时期青瓷刻花方洗(私藏),釉色介于粉青和卵青之间,支钉支烧,外刻花草纹。经洛阳眼检测验证,其烧制年代为元符二年(1100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哲宗时期天青釉莲花钵(私藏),该钵制作精致,支钉达到芝麻挣钉标准,釉色介于天蓝和天青间,鱼鳞纹开片,外印划花。洛阳眼检测年代为1101年(哲宗逝世,徽宗登基)。

图片

图片

图片

哲宗时期卵青印花钵(私藏),该器釉色粉青-卵青间,外莲花印花纹,内底模印龙纹,卧足支钉烧,鱼鳞开片纹。洛阳眼检测为元符二年(11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