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双耳式瓶已非常普遍,常见有贯耳、环耳、戟耳、兽耳等。而鱼耳和凤耳几乎就是龙泉窑特有的标志。所谓鱼耳是龙头、鱼尾、有四足,是鱼化龙的吉祥寓意。该瓶为盘口,长颈,斜直肩,纸锤式瓶身,浅圈足,平卧底。双鱼耳位于长颈两侧,身形近S型,龙头环眼,四鳍已化为足形。整器施月白釉,釉面如脂若白玉,有大开片纹,纹理色为深褐,口沿和鱼耳薄釉处接近露胎,底足无釉露黑胎,有紫口铁足和双鱼则有出筋的效果。该器经洛阳眼验证为大观时期(1120年)。 青瓷是以铁为呈色剂的单色釉。而月白釉则是烧结温度最低的青瓷,其发色机理是釉中的铁质还未及呈色就已完成烧结。从该实物看,正烧月白釉呈奶白色,犹如仔白玉,釉面润滑,釉凝如脂。釉质呈完全失透的乳浊状,釉中的硅质呈未熔石英颗粒状,气泡不发育。釉面多大开片呈贯通纹理,因胎质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高铁粘土,在还原过程中胎中的铁质以火石红泄露的方式通过开片释出,形成深褐色“铁线”开片纹理。月白釉烧制难度较大,难在偏低温条件下胎的烧结性上,故对瓷土的品质要求非常高,难于掌握,成品率不会很高。月白釉有烧结不足时,釉面多粗糙起伏,甚至形成疙瘩釉,这是釉面初始熔融的形态。月白釉过烧时,气泡发育,多已形成密集棕眼。而正烧的月白釉是介于烧结不足和过烧的之间的产物。 推测 “哥釉”与月白釉是同一烧结温度区间形成的。目前,已发现这样的实物,该器的一半为月白釉,另一半接近哥釉。根据该“哥釉”即有大开片和闭合的小开片的特征,说明哥釉是处在窑中温度略高的有利的位置时形成的。由此可见,月白釉与哥釉,哥釉与哥窑只有一步之遥。哥窑的优美的“金丝铁线”,是通过控制还原节奏而形成的。而哥窑的“黄或闪黄或炒米黄”釉色或是一种回温技术。估计月白釉是在宣和时成为了绝响,宣和时京师自置官窑后,月白釉也同期转为哥窑的可能性最大。从辈分角度看,哥窑就是官窑的哥还是恰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