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三)——造型特征例举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5-27 发布于上海

(一)梅瓶:用了梅瓶胎轻,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腹下较元代的开阔、稳重,纹饰纤细。有白釉、青花、釉里红等品种。器形可分为大中小三类。较大的梅瓶,上部胎薄、下部渐厚,托于手上其重量要比视感为轻。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多仿中型器,其中雍正器几可乱真。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二)杏圆扁瓶:为明代中期常见器,永乐时罕见。器为撇口、溜肩、扁腹、圈足。腹部凸起如杏核,又如鸡心,故又称“鸡心扁瓶”。同时有此一形制的执壶。另有颈部粗放,平底、硕腹,扁方口流,高耸曲形把柄的白釉同类执壶,气势雄伟,同于明代早期官制的锡器造型。

杏圆扁瓶

(三)洗口铺首衔环耳瓶:洗口长颈,饰铺首衔环耳,腹部修长,高圈足呈三层阶形。见有白柚与釉里红器,釉面均白润肥厚。釉里红器于口沿下署永乐元年(1403年)与四年(1406年)记事款,器身分蕉叶、莲瓣、锦纹与龙纹,其纹饰形象与灰褐的釉里红色调仍留有明显的前朝遗风。器高约70厘米,为明初罕见的大器。类似器形见有故宫博物馆院收藏的明代漳州窑器,上刻“云麓”二字光素。

永乐白釉洗口铺首耳瓶

(四)椭圆扁瓶:见有白釉器。通身呈椭圆形,撇口溜肩,高约32厘米,釉面莹润光洁肥厚,白中略泛青或灰色。

椭圆扁瓶

(五)玉壶春瓶: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其颈细长,垂腹圈足略高,足际平齐。其光素与暗花白釉器釉面肥腴光润,纹饰隐约不清;青花器见有花鸟与云龙等图案,纹饰线条纤细,画意生动。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六)扁腹绶带葫芦瓶:又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洪武时御窑厂开始烧制,见有青花器。永乐与宣德时有青花与白柚品种,但两朝器形略有不同:永乐器葫芦形器口细长,底足较小,腹部所绘轮花(又称“佛花”)、龙纹纤细清晰;宣德的同样器形,葫芦形器口较短圆(但亦有例外),底足也大,纹饰粗重有力。见有清代康熙、雍正仿品。

明永乐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

(七)蒜头口绶带扁壶:蒜头形口,高足外撇,造型秀丽。腹部饰以锦纹,仅见青花品种。宣德同类器纹饰略粗放。清代康熙、雍正多有仿制。

明永乐青花锦纹绶带耳蒜头口扁壶

(八)背壶:永乐、宣德时期具有此器形,见有青花与白柚器,其造型大体相同,但永乐纹饰更为纤细。清代康熙、雍正仿品多不规整,胎体非薄即厚,不能适中,并且其胎坯呈两片扣合竖向相接。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背壶

(九)漏斗:造型奇巧,为医疗用品。口为菊瓣花形外撇,边饰菊瓣纹,沿下饰线纹,器腹鼓凸,下环单条菊瓣,上半部如鸡心碗式,皆漏管处有小圈足。器里绘缠枝花、双线、莲瓣纹,中心呈梅花状的六个篦形漏孔,可作过滤之用。青花纹饰绘制清晰,色泽浓艳。漏管施以哥釉,上宽下窄,口径边为青花弦纹。此器极为罕见,永乐、宣德两朝都有制作(宣德器为白釉漏管,边部有款),以永乐时为精,由此也可以衡量出永乐时期的制瓷技巧及医疗水平。管身哥釉的釉质肥厚光润,开有大片纹,呈乳白色,亦系极少见的永乐朝哥窑实物。明初哥釉的烧造,已见诸洪武时的白釉瓷砖、瓦;而永乐时这一精巧器物的制作成功,更足以证明明初哥釉器的特色。

明永乐青花漏斗

(十)执壶:有青花与白釉品种。其青花器,柄高,流长,壶身如玉壶春瓶,俏丽俊秀;颈部较元代的短而粗,但又较后世的细而长。明初尚白(仅永乐的白釉器形,据实物统计约有六十余种),永乐时白釉壶较青花壶的造型更为多样,除与青花器同一造型者外,还有杏圆扁腹壶、大型四系壶及粗颈硕腹执壶;同此造型的亦见于明初的锡器类。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执壶

明永乐青花云龙执壶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