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时期瓷器的认识(二)(2)

 海外寻瓷翁 2012-12-16

永乐时期瓷器的认识(二)(2) - 日志 - 古艺轩古陶瓷 - 雅昌博客频道 - Powered by UCenter Home [原文地址]

分类: 永宣瓷器 | 修改 | 删除 | 2011-02-13 01:45:21

梅瓶:永乐梅瓶胎轻,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腹下较元代的开阔、稳重、纹饰精细,有白釉、青花、釉里红等品种。器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类;较大的梅瓶,上部胎薄,下部渐厚,托于手上其重量要比视感要轻.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多仿中型器,其中雍正几可乱真。

枢府”白釉梅瓶:盖上饰有青花折枝花果,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二字,当属宫内用瓷.此类梅瓶极为罕见,早年仅于北京地区出土两件,约在1930年左右流散到了国外,现有日本安托博物馆收藏。

杏圆扁瓶:为明代中期常见器,永乐时罕见。器为撇口、溜肩、扁腹、圈足.腹部突起如杏核,又如鸡心,故又称“鸡心扁瓶”.同时并有此一型制的执壶,另有颈部粗放,平底,硕腹,扁方口流,高耸曲形把柄的白釉同类执壶,,气势雄伟,同于明代早期官窑的锡器造制.
洗口铺首衔环耳瓶-----洗口长颈,饰铺首衔环耳,腹部修长,高圈足呈三层阶形,见有白釉与釉里红器,釉面均白润肥厚。釉里红器于口沿下署永乐元年(1403年)与四年(1406年)记事款,器身分绘焦叶、莲瓣、锦纹与龙纹,其纹饰形象与灰褐的釉里红色调仍留有明显的前朝遗风。器高约70厘米,实为明初罕见的大器,类似器型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漳州窑器.上刻”云麓”二字光素。

椭圆扁瓶----见有白釉器,通身呈椭圆形,撇口溜肩,高的32厘米,釉面莹润光洁肥厚,白中略泛青或灰色。

玉壶春瓶----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其颈细长,垂腹圈足略高,足际平齐.其光素与暗花白釉器釉面肥润光滑.纹饰隐约不清;青花器见有花鸟与云龙等图案,纹饰线条精细,画意生动。

扁腹绶带葫芦瓶----又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洪武时御窑厂开始烧制,见有青花器.永乐与宣德时有青花与白釉品种,但两朝器型略有不同,永乐器葫芦形器细长,底足较小,腹部所绘青花(又称“佛花”)、龙纹精细清晰;宣德的同样器型,葫芦形器口较短粗(但亦有例外)底足也大,纹饰粗重有力,.见有清代康熙、雍正仿品。



背壶----永乐、宣德时均有此器型,见有青花与白釉器,其造型大体相同,但永乐纹饰精细.清代康熙、雍正仿品多不规整,胎体非薄既厚,不能适中,并且其胎坯呈两片扣合竖向相接.
漏斗----造型奇巧,为医疗用品。口为菊瓣花形外撇,边饰菊瓣纹,沿下绘钱纹,器腹鼓凸,下环单条菊瓣,上半部如鸡心碗式,接漏管处小圈足.器里绘缠枝花、双线、莲瓣纹,中心呈梅花状的六个蓖形漏孔,可作过滤之用.青花纹饰绘制清晰,色泽浓艳,漏管施以哥釉,上宽下窄,口沿边为青花弦纹.此器极为罕见,永乐、宣德两朝都有制作(宣德器为白釉漏管,边部有款),以永乐时为精,由此也可以衡量出永乐时期的制瓷及医疗水平。管身哥釉的釉质肥厚光润,开有大片纹,呈乳白色,亦及少见的永乐哥釉实物.明初哥釉的烧造,已见诸洪武时的白釉瓷砖、瓦;而永乐时这一精巧器物的制作成功,更足以证明明初哥釉器的特点。这对于研究宋代哥窑史者.无疑也是有用的资料。

执壶----有青花与白釉品种。其青花器,柄高,流长,壶身如玉壶春瓶,俏丽俊秀;颈部较元代的短而粗,但又较后世的细而长。明初尚白(仅永乐的白釉器型,据实物统计约有六十余种),永乐时的白釉壶较青花壶的造型更为多样,除与青花器同一造型外,还有杏圆扁壶、粗颈硕腹执壶;同此造型的亦见于明初的锡器类。

茶壶----器分大小,壶身与永乐有ju扁罐相同,只是增加了把柄和口流.有的柄呈竹节式.
藏草壶----器型始创于永乐时,有青花、白釉品种。造型秀丽,胎体轻薄,纹饰纤细.其用途或为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洗手器或为西藏佛教用品。乾隆时多作此器,壶流呈兽面喷水状,用作佛前供具.
梨壶----因造型类似梨形而得名。元代开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元代器古拙浑厚,见有影青,青白釉,青花,酱釉,蓝釉,红釉诸品种,以刻牡丹或凸印龙纹为饰,釉薄者清晰,釉肥厚者仅能辩其大致轮廓。永乐器较之元代,胎薄体轻,器型明显秀巧,口流细长优美。品种纷繁而新颖,除甜白釉、红釉、红釉填白与釉里红外,尚有釉上彩器、黄地绿彩与绿地红彩等。红釉与釉里红色泽鲜亮,彩色淡雅明快,纹饰细长流畅。宣德器胎有厚薄之分,器身渐行变异而较前略肥,除此尚有瓜棱形的新作,品种有青花、青花地白花、红釉及蓝釉白花等;纹饰以云龙、海水龙、龙凤.开光双龙、凤穿花及双狮戏球等图案最为常见;有的署款,有的无款识.成化器造型见有两种:一类为传统的梨形,线条起伏流畅,如永乐、宣德器;一类为新创的带纽的平顶盖式,其品种见有九龙 凤穿花与狮戏球纹的青花器.弘治时的官窑作品尚未寓目,仅见民窑折枝花卉青花器,器型亦很秀丽.正德时,器型与成化器中的平顶盖式相似,唯器身加高,腹部略丰,圆珠宝顶亦相应增大,纹饰以青花穿花为主.嘉靖器较前变化更为显著,器身分大小两种:小者器身粗矮,盖平扁;大者身高而修长,盖呈半圆形高凸,除青花、白釉器外,尚有黄釉托红的黄上红品种,尤为新颖。白釉器于民国时期有的被人用来后加五彩或红彩,所绘纹饰有团龙、云龙等。转入清代,康熙时亦有摹拟只作,器身较明代的高而肥硕;把柄的变化更为显著,曲折的线条欠流畅,品种有所增加,除传统的青花、酱釉外,有新添了乌金釉、洒蓝釉、五彩、粉彩及一色釉加金饰与开光施釉彩等;其官、民窑成器除内销外,还有大量的外销于西方国家。梨壶造型历来大同小异,随着各朝审美观的变化而演变,其明显变化见诸于流、柄、盖、足等处.(转摘《明清瓷器鉴定》)</P< p>
</P< 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