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用大人的视角,去评判孩子的对错

 遇见晓生 2022-09-14 发布于山东

点 击 关 注 “ 遇 见 晓 生  ,置 顶 公 众 号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大家节日快乐,永葆童心。
老师在微信群里发来幼儿园的活动视频,小朋友们坐在台阶之上纷纷对着镜头打招呼,直到视频的最后才看到儿子独自坐在那里,像是在观察远处的什么东西。
平时老师发布的视频也很少见到他的影子,有时其他小朋友都在玩耍,他却独自在一侧的桌旁看书,习惯虽好,但有些隐约的担忧。
孩子是不是不合群?会不会存在自闭的行为?
想起邻家女孩莜莜、家中堂弟琪琪,都是他不错的小伙伴,有时还会主动邀请到家里玩耍,然而能够让他专注的是绘本和昆虫,还有一些小动物。

记得三岁那年夏天,在看孔雀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千足虫,先是蹲下观察,然后跟着趴在地上,随着虫子向车底爬去,任你叫他出来,不为所动,最后不得不动手将他从车底提了出来。
如今再看见千足虫,就没有那么多琐碎了,直接上手抓起来,然后放到盆里玩耍,一次在菜地浇水的时候,他又抓了一只千足虫递到我的面前:“爸爸,你看,千足虫。”
只见虫子在他指尖扭动着,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地脚看了着实令人生厌,千足虫又名“马陆”,多数都会分泌一种防御性刺激毒素,若是被咬伤,则会出现发热、恶心等症状。
担心他被咬伤、或是蜇伤,厉声呵斥并将其打落,紧跟一脚踢到了路边的草丛里,儿子见状先是一愣,接着就是嚎啕大哭,一边哭着还不忘继续寻找。
爷爷、奶奶轮番安慰无果,就连妻子的话也成了摆设,因为一时性急而对孩子又吼又叫,真是枉读了这么多书,看着他那倔强的小背影,有几分不忍,还有些莫名的感动。
回家取了一个小盆,继续守在他的身后,终于在小广场附近找到了一只,这次他没有叫爸爸,只是兴奋地喊了一句:“找到了。”
见他下手去抓,赶紧将小盆送上:“涵涵,把它放到盆里。”
红润的眼眶仿佛注满了阳光,投向我的只有幸福和温暖,就像一切的不愉快没有发生过一样。
小盆不离手,小手还是不安分地去触摸千足虫的身体,若是强行阻止恐怕是行不通,只能尝试说服他主动放弃。
“千足虫也叫马陆。”
“马陆。”
“它会释放一种毒素,如果你被咬到了,就会发热、生病,还得吃药、打针。”
“我不要打针,丢掉吧。”
其实用吃药、打针吓唬孩子,是一种不慎恰当的方法,等你反过来味来,已是泼出去的水,所以大人尚有不当行为,又奈何孩子不能犯错呢?

除了千足虫,螃蟹、龙虾、六角龙也是他的玩物,就连野生的刺猬都要上前摸一摸、瞧一瞧,各种小甲虫自然不在话下,个个是手到擒来。
喜欢昆虫,担心会被伤害;喜欢读书,担心封闭自己。
自从当了父亲,内心的挣扎和顾虑新增了不少,害怕没有爱好,又生怕物极必反,误了人生。
特别是看了老师发的视频,心中满是疑惑,也正是段哥的一段话点醒了自己。
不要用大人的视角去判别孩子的对错,不能按照我们的方向去决定孩子的喜好,应该尊重他内心的坚持和选择。
为什么我们是普通职场人,因为没有真正热爱的方向,每天只能靠迎合老板、迎合工作来维系生活,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也就无从于热爱。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孩子的世界是广阔的,岂能用我们的尺度去丈量孩子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