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袁世凯之孙,被迫入美国籍,晚年为祖国奔波,让中国科技跃升

 WarOH协虎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清朝末年,坐镇北京的满清王朝面临着两大隐患,一是南方手握兵权的汉族官僚,二是海外虎视眈眈的洋人。

清政府为了保住江山,花真金白银打造了一支新军,想用这支部队维护满清皇室的统治。

但嘲讽的是,大清王朝练新兵反而是自掘坟墓,最后把清帝赶下皇位的,就是北洋新军的统治袁世凯。

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可谓是的中国第一号人物,在全世界也很有地位,只不过他后来想称帝,葬送了自己的声誉。

而袁世凯的家族也是民国时期的贵族之一,靠着家族人脉和财力,袁家后代有政客、有文人、还有科学家。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就是袁世凯的孙子。

袁家骝先生是国际“高能物理学”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中国“高能物理学”的开山鼻祖。1973年,袁家骝带着妻子回访祖国,还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见。

晚年的袁家骝9次访华,还在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教授,不仅帮助中国发展高能物理,还促进了中国和欧美的科学合作,在共和国科学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作为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是怎么成长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晚年的他为中国做了什么?

一、父亲爱古董,儿子却爱物理学

1912年,袁家骝出生在河南安阳,他的父亲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

袁克文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他的母亲虽然是朝鲜人,但是袁世凯并无区别对待,对袁克文还是非常疼爱。

这位公子小时候跟着清末大收藏家方尔谦学习,不仅饱读诗书,还能写书法、画国画、唱昆区,在当时有才子之名。

方尔谦还把自己鉴赏古玩的本事教给了袁克文,让这位公子后来以爱好收藏而闻名民国。

但饱读史书的袁克文却一辈子纵情声色,光娶过门的老婆、姨太就有6个,其余的情妇更是多得数不清,约有上百个。

更让人称奇的是,袁克文有7个孩子,大部分都很出色,尤其以袁家骝出类拔萃。

此外,袁克文还放荡不羁,当年他爹袁世凯称帝时,袁克文曾撰文写诗表示反对,最后被父亲软禁。后来袁世凯病死,袁克文就带着家族定居天津。

来到天津后,他的儿子袁家骝最早就在天津的西洋学校“新学书院”读书,这所学校是英国传教士开的,用英语教学,来上学的多是达官显贵。

1928年,袁家骝考上天津工商大学,该学校也是英国人的学校,在租界开办。

两年后,袁家骝转学到北京燕京大学,早前他在天津学的是工程专业,到燕京大学后则转为物理学。而袁家骝的老师,就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谢玉铭。

谢玉铭虽然在今天的名气不太大,但在20世纪初,他在中美都很有名气。

谢玉铭是福建人,1920年代曾留学美国,师承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耳孙,之后在20年代末短暂回国教授物理学。袁家骝之所以要去燕京大学读书,就有追随谢玉铭的意思。

1932年,袁家骝从燕京大学毕业,同年,谢玉铭返回美国。袁家骝则继续在燕京大学读了硕士,并于1934年获得硕士学位。

这一时期,袁家骝的父亲袁克文去世,但是袁克文在京津两地名气很大,结交各种社会名流,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就是袁克文的老相识。

得益于此,司徒雷登在1936年专门帮袁家骝写推荐信,让袁家骝去美国加州大学读书。

二、为了科研事业,袁家骝加入美籍

当时袁家已经家道中落,袁克文挥霍了家产,晚年不得不变卖古董,还给人写字赚钱养家。

司徒雷登为了让袁家骝好好学习,给他申请了美国的奖学金,这才让袁家骝坐上了去加州的船。

1940年,袁家骝获得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学校担任研究员。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袁家骝等中国留学生有报国之心,但是奈何无处使力,只能继续研究事业。

后来,袁家骝入职了美国无线电研究所,在战争时期帮助美国设计新型雷达,也算是为抗战间接出了力。

在美国期间,袁家骝还和同为留学生的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相爱,两人在1942年结为夫妻。

而袁家骝在学术上的成就,大多来源于20世纪40-50年代,这是一个科学家的盛年时期。

40年代末,袁家骝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布鲁克海文研究所等地任职,参与建设了人类第一部“高能质子加速器”,在高能物理领域开启了新纪元。

他的妻子吴健雄身份更为特殊,她是美国“曼哈顿计划”里唯一的女性,在核物理方面有巨大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们纷纷回国,美国一开始没有横加阻拦。

但1950年起,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的态度。1953年朝战结束,美国和新中国的关系跌到冰点,美国开始封锁中国。

这时候美国逼着在美的中国科学家“站队”,限制他们回大陆,并要求他们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籍。

如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坚持回国,结果遭到了美国的软禁,科学界怨言很大但也无济于事。

至于如杨振宁和袁家骝、吴健雄这样的科学家,当时却没选择回国,其中有自己的苦衷。

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他的专业在那个年代只有在西方这样的发达社会才有未来。此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没有设备,没有科研环境,杨振宁回国一帮不上忙,二耽误自己。

袁家骝的情况相似,他的高能物理学非常依赖先进设备,要从设备里观测数据用来研究。当时别说中国,连欧洲都没有这方面的设备,所以袁家骝要继续科研,就只能留在美国。

1954年,袁家骝夫妇被迫加入了美国籍,从此长住北美。虽然在美国生活,但是袁家骝从未忘记过祖国。

50年代,袁家骝夫妇就积极帮助想回国的中国科学家返回大陆。

袁家骝在海内外名气很大,后来,袁家骝作为美国高能物理界的代表在全世界交流,经常主动联系中国科学界和外国科学家交流,帮助新中国恢复国际科学界的地位。

三、帮助中国发展科技,袁家骝功在千秋

早在50年代,袁家骝先生就和中国科学界有联络,但是从未返华。一直到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后,他才得以回到中国大陆。

这个契机是在1972年,袁家骝在瑞士访问,正巧遇到了中国科学家代表团。

当时瑞士正在进行核物理交流会,袁家骝先生热情地和中国访问团一起参会,并在同时和中方的团长——清华校长张维进行了交谈。

随后,袁家骝请张维给新中国政府转交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并希望能回访中国。

1973年,中国政府就邀请袁家骝夫妇访华,袁家骝和吴健雄于当年秋天来到中国,走遍了中国南北。

袁家骝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看望在国内的亲人,袁家的兄弟子侄几十人都在国内生活,一家人已经近半个世纪没有团聚。

在看完亲人后,袁家骝夫妇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总理接见,周总理说:

“袁家在中国非同小可,有三个'大家’,你爷爷袁世凯是政治家,你父亲袁克文是文学家,你是科学家,一代更比一代强。”

在北京的会见结束后,袁家骝先生前往上海,在复旦大学进行了学术演讲会。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鹤绂和袁家骝夫妇进行了交谈,向其倾述了中国当时缺少原子能研究设备的困境。以前的设备都是苏联支持的,中苏交恶后就失去了来源。

70年代,中国和西方已经缓和关系,因此希望欧洲或美国能出口一些核物理学设备,卢鹤绂请袁家骝先生帮忙疏通。

袁家骝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在他到达欧洲后,便马不停蹄地在英、法、瑞士等国活动,让各国原子能机构向中国出口设备。

在袁家骝回访祖国的次年,西欧的先进设施就送到了中国,这是中国50年代后得到了第一批世界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中国核物理事业的水平。

1977年,袁家骝夫妇带着儿子再访祖国,这次他们再次会面了卢鹤绂院士,就中美未来的学术交流达成一致。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袁家骝又促成美国高能物理学界访华,在北京和中方的科学家进行了会谈,这是中美学术界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交流。

同年,袁家骝成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委员会委员,开始把自己的学识播撒回中国。

80年代后,袁家骝在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担任名誉教授,以讲座的形式和中国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并就学科设计、研究方向等问题给各大学出谋划策。

晚年的袁家骝先生把振兴中国科技当做自己的任务,他和妻子经常在国内活动,直到1997年吴健雄女士去世,袁家骝才渐渐淡出了一线。

2003年,袁家骝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在生前,他大部分的时光都在美国度过,去世之后,袁家骝希望能和自己的妻子吴健雄合葬在江苏太仓的明德学校。

如今在太仓明德学校一角,坐落着吴健雄和袁家骝的合葬墓地,这两位海归科学家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吴健雄与袁家骝:55年见证伉俪情深》,贾孟影

2、《世界科坛的双子星座吴健雄与袁家骝》,凌鼎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