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袁世凯的亲孙子,著名的核物理专家,他让中国少走多年弯路

 若悟369 2022-06-18 发布于安徽

清朝末年,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

爱新觉罗·溥仪冲龄登基,后又从皇帝宝座退下来;没过几年二次登基,这一次的登基时长仅有短短一日。

若说溥仪,必定少不了另一个人,那就是另一个“皇帝”袁世凯。

辛亥革命过后,袁世凯成为民国的临时总统,并且将国号改为“中华帝国”。

文章图片1

袁世凯及其袁氏家族

袁世凯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孙儿。

袁世凯一生多妻妾多子女,除了正房夫人于氏外,袁世凯还有另外九个姨太太。

袁世凯的夫人和姨太太们先后为袁世凯生下了十七个儿子,还有十五个女儿。

袁世凯临死之前,他的孙子已经出生,不过忙于周旋各方势力的袁世凯,甚少回到家中,关心自己的孙子,而他如果有机会活到后来,也许不会想到,他自己的孙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一个无愧于国家的优秀人才。

文章图片2

出身袁氏家族的袁家骝

袁家骝是袁克文的儿子,而袁克文是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

袁世凯的长子是正妻于氏所生,取名为袁克定。

袁克文的亲生母亲名为金氏,据说是一位朝鲜名门望族的小姐,甚至在某些野史的记载当中,袁克文的亲生母亲是一位落魄的朝鲜公主。

文章图片3

不论事情真相如何,刚出生不久的袁克文,就在袁世凯的命令下,过继给了他十分喜欢的沈氏。

因为某些原因,沈氏无所出,所以她把过继而来的袁克文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他的宠爱,可以说是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

因为母亲的溺爱,致使袁克文愈发顽劣不羁,整日招猫逗狗,仗着家中有钱,喜欢古钱古玩,还有昆曲。

不过,袁克文是个十分聪明的人,据说他自幼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虽然不怎么正经读书,但是在作诗赋词写文章这方面,袁克文却有旁人望其项背的天赋。

文章图片4

袁克文虽然和袁克定是亲兄弟,但是两个人在抱负理想方面,却天差地别。

袁克定和袁世凯一样,选择一条从政的道路,据说袁克定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曾经遵照他父亲的命令,将汪精卫等人拉到自己麾下。

而汪精卫后来也和袁克定成为了好友,两个人甚至在袁世凯面前结拜为异性兄弟。

但是袁克文不喜欢各种政治斗争,他一生中参加过的政治活动寥寥无几。

袁克定对待自己的手足兄弟却相当残忍,他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弟弟全部赶出京城,每个月只给他们仅仅能够维持生活开销的生活费。

文章图片5

袁克文离开北京之后,先后辗转上海、天津等地,企图谋取一份工作;而他的妻子,也就是袁家骝的母亲,则是带着剩余的弟弟妹妹,回到了河南安阳的老家。

对于袁家骝来说,他所有有关童年的记忆,并不是北京的繁华缭乱,而是安阳农村的寂静安宁。

等他长到四岁的时候,京中传来噩耗,原来是祖父袁世凯过世了。

袁世凯的后事办完,袁克定和袁克文彻底不往来,两人就像独木舟和阳关道,此生甚少再有交集。

幼小的袁家骝对这些事情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读书、写字,安安稳稳地念书。

文章图片6

袁家骝的小学是在安阳念的,后来,他的母亲想要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将他送到了天津,让他进入天津的南开中学就读。

不过,袁家骝只在南开中学念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又转学到英国人创办的一所新学书院。

袁家骝遗传了他父亲的聪明,他从小学什么都很快,尤其是英语,学习得非常不错。

但是要问袁家骝最喜欢哪个科目,答案毫无疑问会是物理。

1928年,袁家骝被工商大学录取,但是读了没有两年,他就觉得工商大学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于是在1930年,他转入燕京大学物理学。

进入物理系以后,袁家骝对无线电通讯倍感兴趣,他的动手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他的智商,能够自己组装一台收音机。

文章图片7

大学毕业后,袁家骝多念了两年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工作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

这个时候,燕京大学的校长,也就是司徒雷登,找上了袁家骝。

袁家骝之所以会和校长相识,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爱好相同,都喜欢研究捣鼓无线电通讯;这个时候,司徒雷登告诉袁家骝说:“美国加州的伯克莱大学,为国际学生专门设立了一个奖学金,你要不要试着去争取?”

袁家骝一口答应下来,司徒雷登向来喜欢这个学生,又补充说道:“不过呢,这个奖学金只提供一年,一年以后,你要达到很优秀的水平,才可以继续获得奖学金。”

文章图片8

学习而已,这对袁家骝来说,算不得什么难事。

他如期进入伯克莱大学,面对新开始的大学生活,袁家骝努力学习,课余时间还经常为同学们修电器,一来二去,他的身影就进入了吴健雄的眼中。

吴健雄和袁家骝同一年出生,她聪明伶俐,温柔大方,在学校里,吴健雄有非常多的追求者。

彼时袁家骝也有动心的征兆,但是他知道,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是为了更好的求学,在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袁家骝不愿意耽误吴健雄。

文章图片9

就在这个时候,因为国内抗战的爆发,美国人不愿意继续给中国留学生支付奖学金,袁家骝觉得这样根本就是种族歧视,他一怒之下,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加州理工学院的校长,在信中,他表明自己的成绩已经达到奖学金的领取门槛,按照学院规定,应该要给他支付奖学金。

校长读完他的信,考察了一下这个学生,发现袁家骝不仅成绩出色,而且颇受赞扬,于是立即给袁家骝回信。

袁家骝后来转学到加州理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校长密立肯,也由此成为了袁家骝的恩师。

文章图片10

1940年, 袁家骝终于念完了博士课程,并且取得了相应学位,按照袁家骝原本的计划,他原是要回国,但是因为此时此刻的中国已经被日本人封锁,再加上胡适的一番劝告,袁家骝只能无奈打消了返回祖国的想法。

不过,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袁家骝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等到国内解放,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他一定会回去报效祖国。

1942年,袁家骝和自己毕生所爱的吴健雄结为伴侣,两个人相约好,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要回到中国。

文章图片11

人在海外,心在中华的袁家骝

自从袁家骝博士毕业以后,他就一直思考着自己未来应该从事什么职业。

没想到,毕业第二年,美国爆发了“珍珠港事件”,在此之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

为了战争,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用在国防科研,而袁家骝因为熟知无线电通讯,被聘请到东部一家科研公司进行无线电的研究。

后来,袁家骝进入了享有美国五大实验室之一的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共振物理学”等方面。

文章图片12

在美国,数十年如一年对物理的研究,让袁家骝在高能物理学和核物理的领域,取得了硕果累累的重大成就,全球第一个特殊高频系统的高能质子加速器,就是出自袁家骝的设计和建造。

在“中子来源”和“宇宙射线”等领域,袁家骝都贡献了极大的发现和成就;不光如此,袁家骝还出版了多部有关于高能物理学的著作,比如《物质的本性·高能物理的目的》;还有与自己夫人吴健雄合力完成的《实验物理学方法》。

别看妻子吴健雄生得温婉秀气,她曾经贡献出了世界性的研究,被盛赞为“物理学第一夫人”和“东方居里夫人”,她还参与过鼎鼎有名的“曼哈顿计划”,是全球公认最优秀的物理学家之一。

文章图片13

在之后的多年中,袁家骝先后任职于多个国家级别的实验室,而且还被聘请为法国、瑞士、苏联等各国的核物理学教授;在中国,袁家骝还被知名的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双一流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的职位。

袁家骝和吴健雄,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闪闪发亮,多年苦读和付出,让如今的夫妇两,拥有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在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深深根植着。

两个人都是中国人,但是距离他们离开中国,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年,1954年,经过袁家骝和吴健雄的深刻思考后,还是决定加入美国国籍。

加入美国国籍,并不意味着他们忘了自己的“根本”,而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完成物理领域的研究。

文章图片14

成为美籍华人以后,袁家骝和吴健雄住在哥伦比亚的一所小公寓里,在这间温馨的屋子里,铺陈的地毯,来自天津;墙上挂着的装饰物,是中国书画,可见他们从未忘记过祖国。

其实在美国这么多年,袁家骝都没有搁下报效祖国的心,但是无奈当时的国内环境实在艰难,好不容易等到抗战结束,国内又爆发了三年内战,此时此刻,又逢吴健雄怀孕,得知此事的吴健雄父亲,劝两人先把回国的事情暂时往后搁置。

三年抗战结束后,又爆发了朝鲜战争,中美两国的关系,一度降到冰点;再加上袁家骝是袁世凯后人的特殊身份,一时之间,回国这条路,困难重重。

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一直关系紧张的中美两国才渐有冰释前嫌的矛头,这个时候,袁家骝再也坐不住了。

文章图片15

距离他来到美国,已经过了差不多四十年。

四十年,袁家骝的大半辈子都留在了美国,彼时夫妇两回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好在这一回,命运终于眷顾了他们。

1972年11月,中国科学代表团来到瑞士,参加一次有关核物理设备的展览会,巧合的是,当时的袁家骝也因为工作访问瑞士。

得知这个消息后,袁家骝难掩内心激动,他托了好几层关系,终于取得了陪同中国代表团参观的机会。

没过几天,中国驻瑞士大使邀请了袁家骝的出席,在这场招待会上,袁家骝见到了中国大使团团长和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难掩内心的思乡之情,与两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临行前,大使团团长和副校长答应袁家骝,会将他想要回国的请求转达给中国政府。

文章图片16

等待的时间漫长,好在1973年,袁家骝终于收获了他日思夜想的回国邀请。

从飞机上下来的那一刻,这位已经苍老的核物理学大拿,看见他阔别几十年之久的祖国,忍不住两眼通红。

回到祖国,袁家骝夫妇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接见,周恩来总理谈及袁氏家族,曾经说道:“袁家有三个'家’,第一个是政治家袁世凯、第二个是文学家袁克文、第三个是科学家袁家骝。”

文章图片17

虽然袁世凯的各种行为多被后世所诟病,但是周恩来总理却对袁家骝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你们袁家,一代比一代要进步。”

在接下来的几天,袁家骝夫妇发表了几场学术演讲,而袁家骝也借着这个机会,大致了解到国内当前核物理学的研究情况。

经过一番思索,袁家骝在心中决定:我出国多年,现在已经小有成就,是时候为我的祖国付出了。

回到美国后,袁家骝马不停蹄地找到西欧核子研究所的所长,并向其提出了希望该研究所能够给中国提供研究核物理的试验装备。

文章图片18

在袁家骝的不懈努力下,研究所终于松口,袁家骝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中国,彼时远在中国的核物理研究所,也在积极准备迎接来自西欧的先进实验装备。

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情,让中国和西欧开启了关于高能物理、核物理的共同研究。

彼时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袁家骝和吴健雄,这两位已经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积极努力地推动中国对核物理学的研究,在之后的几年里,夫妇两每逢中国邀请,必定会抽出时间返回祖国。

1979年,袁家骝第一次以美国科学家的身份,来到北京参加了中美高能物理会谈,并且促进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计划的进行。

文章图片19

一直到袁家骝去世以前,他都不曾停止过往返中美两个国家的脚步,他虽然人在海外,但是内心却深深牵绊着国内核物理学的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大陆和台湾共同研制的核物理,已经取得了与欧洲,还有美国共同鼎足的地位。

可以说,袁家骝后来为中国做的种种努力,让中国在研究高能物理和核物理这条路上,少走了许多年的弯路;袁家骝就像一座灯塔,他燃烧着自己,为中国后来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指明方向。

文章图片20

袁家骝出身袁氏豪门,但是在他身上,丝毫看不见一丝纨绔子弟的气质,反而他非常地朴素。

记得袁家骝第二次回国时,他受到了邓小平的亲切接待,在招待会上,袁家骝尴尬地发现自己的一只皮鞋开了线,露出他穿得袜子,等到宴会结束,袁家骝没有丢掉自己的皮鞋,而是找人问,“这附近有没有修鞋的地方?”

由此可见,袁家骝虽然已经收获了地位和名声,但是在生活上,仍然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

文章图片21

1997年,袁家骝的妻子吴健雄因病去世,四年后,悲痛不已的袁家骝也离开了人世间。

2003年2月11日,袁家骝在北京与世长辞,也许对这位大半辈子都在海外的老人来说,最后人生的时光,是在他朝思暮想的祖国度过,无疑是一种安慰。

作为袁世凯的亲孙子,袁家骝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著名的核物理专家,他的付出让中国少走了多年弯路。

袁家骝夫妇去世以后,他们夫妇二人,被国内科学家评价为“居里夫妇”;他们为中国研究物理所做的贡献,值得所有研究物理学的后人铭记于心。

文章图片22

文献:

冯宇峰编写. 海外赤子心[M]. 2012

何学良,李疏松,[美]何思谦著. 海国学志 留美华人科学家[M]. 2007

袁家骝和他的科学贡献;吴水清 物理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