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前,广州的夜市文化早已超纲:阿叔摆摊垄断西门口!

 粤城旧事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2020注定不会平凡的一年。一夜之间,“地摊经济”机会涌现,市民跃跃欲试。正所谓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喝汤,面对此次良机,普通人该如何抢先一步?广州阿伯早洞悉一切,所到之处无人能及...

20年前,广州西华路,西湖路,淘街,天光墟等夜市传奇无人能打破。当时广州的租金还没有很贵,不存在创业失败就破产。临界铺面的老板最迟八点就关门回家吃饭了,一日三餐相当安逸。

做生意的都是街坊邻居,互相照应,不担心地摊会阻碍自己生意。加班文化没那么严重,吃完晚饭的广州人出街散步,夜市文化应运而生。

1


越秀区西湖路灯光市场,作为城中心的市场,熙熙攘攘的街道,密集的人群,想必生意一定很好吧?

1997年的广州,街上的路人穿着还是十分新潮的。今年流行的紫色连衣裙,都是当年玩剩下的潮流。

5元一条的牛仔裤,对于当时800块的工资已经挺贵的了。夜市规范化管理是需要摊位费的,当然我一直相信破产只是一种噱头!

2

粤语中“天光”即“天亮”,天光墟顾名思义,是每天清晨或半夜开始运作,天亮就散场的广州民间旧货市场,以前天光墟有三个:黄沙,彩虹桥,海珠

尤其是八国联军入侵后,古文物外流。商人将其辗转私运广州再出口,天光墟变成了当时广州古董玩物的集散地。

一些古董商人与收藏家涉足其间。拿手电筒,身怀鉴定文物放大镜,希冀沙里淘金,猎取一二珍奇宝贝。有各地盗墓者,盗取陪葬的饰品。也有一些小偷扒手盗得古玩杂物出售。

有部分商品是不合法的,所以只能在凌晨时间买卖。神秘摊贩一般会出现在凌晨到凌晨3点。逛天光墟,逛着逛着就天光了!

1990年后的天光墟,一个由几本旧书、一堆旧针线盒、脏兮兮双面胶等生活杂物构成的摊位里,点缀着一本封面画着丰乳肥臀女子的80年代人体摄影教程书籍;另一个摊位上,众多看不出年代真假的铜钱、碗碟、旧物。

海珠桥底,不少人专门过来寻宝。1995之前,地摊货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祖传的笔墨纸砚与瓷器,玉器等。这里是收藏家的天下,至于真伪就只能看买家的阅历了。

3

广州是国际贸易中心,自然货物是最新最潮的。2001年走进这个旧物市场可以淘到年代久远的古灵精怪玩意儿:二手胶片相机,老磁带,黑胶唱片,手表。

这家琪琪小食店还幸在,对面古书籍的摊位如今早已消失了。虽然是一样的书名,但是每一个印刷版本都不一样,我们的历史课本也改了无数次,还是最旧的最原汁原味。

4

淘街已经成为售卖音响线材、电子产品等于一身的商业一条街,与其周边的粤华街等地形成一个广州人熟知的电子产品市场。

这里更是垄断了中年男性的市场,淘街一眼望去全部是40-70岁的男性。家里的家具坏了,来淘街买材料自己动手修一修。

每个男人都渴望拥有一只好的手表,但是一手的太贵了,为了老婆孩子还是带二手的吧!

黑胶唱片留声机电风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电器还是以前的质量好,用十年才坏!当然现在淘金已经不能摆地摊了,只允许店家合法卖货!

5

广州上下九隔壁的玉石市场,货物翻新一下包装就被卖到全国各地了!

恒宝广场对面的大沓地市场。完美呈现地摊货三个原则:便宜,方便,新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夜市摆摊学问可大了!广州的地摊文化因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过去,转眼之间又可能重出江湖,未来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