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罗马风』藏广州中心,112年前的使命未完成?

 粤城旧事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烈士陵园里的一处神秘建筑
封印广州城最沧桑热血的岁月
广州人包容的胸襟 万事好商量
这个宝藏地方 真的很哇塞~

百年风云,羊城沧桑。穹顶之下,啼声初试;方圆相契,应地顺天。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

要说烈士陵园的秘密,那就是座落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西南角的“广东咨议局”旧址,现改为“广东近代史博物馆”。

大门入口处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宇轩昂。

两楼都以环形回廊的结构带领游客一步步了解广州近代史。

参观过程中并不是想象的烦闷无聊,反而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那段岁月的坎坷与艰辛。

内部有内外两回廊,淡黄色圆形扇窗,深木色扶梯。

曾经只能在民国电视剧中看到的场景,现在是拍照的绝佳地点。

广东咨议局坐北向南,自南至北有中式大门(已毁),石砌荷池和拱桥和主体建筑议会大楼。

中庭复原了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的礼场。

来到现场,脑海中会不自觉构想当时孙中山宣誓就职的情景,多么热血多么激昂!

仿西方古罗马式风格的议会大楼,建主楼两层。

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大楼入口有4条罗马式的大圆柱,气势轩昂。

广东咨议局记录下辛亥革命当年广州城消弭战火、民族融和的华章。好商量,就是求和求同,于国家于民族都大有裨益。

清末新政之年如是,国共合作之时如是,广东咨议局都有幸见证之。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主宰现代中国命运两个政治巨人的携手合作和分道扬镳,也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坎坷命运和家国情仇。

博物馆有2层,以回廊的方式呈现整个广州在中国近代史,可以跟随照片、文字、文物,回到那个惨烈又艰辛的时代。

一楼是近代史介绍,二楼是广州近代经济文化发展

1905年,清廷向全国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次年,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这成为中国民众参与国家上层建筑的政治开端。

于是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制度累累重负下,开始有了发出微弱民声的政治平台——咨议局。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枪响,辛亥革命巨澜迅猛波及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瞬间土崩瓦解。

这座咨议局,它见证了民心所向的历史潮流和民族融和的伟绩丰功。

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这座仿西方议会大楼,表现着它顺应时代潮流的天资,继续扮演着历史见证人的角色,而且益发彰显出它的政治襟怀。

它曾先后作为非常国会和广东省议会的办公地。

它的穹顶之下,孙中山先后被选举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1917年)和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中间拱形顶的大厅让人身临其境,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大总统,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办公开会。

当年坐在这里的都是充满热血英雄人物,为了人民的自由与幸福付出了全部生命,感慨万千。

这就很哇塞了!看着馆内文物文献,仿佛翻开了广州1840年至1949年近百年的革命史书,展览涵盖了政治、经济、卫生、教育、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历史概况。

“你要你要,你要我有,应有尽有!”


广州的百年,就在此跟前,沉浸式真人历史剧场。

对广州起义、日机轰炸广州、广州解放等场景的真实地再现了解放100多年间的。

从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出来,恍若隔世。

青葱的绿色与阳光的暖色映入眼帘,这个静谧的潭水上屹立着一座白桥,穿过拱桥后又是怎么样的世界?

树木参天,青草葱葱,一种令人缅怀尊崇历史的感觉厚重感油然而生。

广州市烈士陵园红色的大门庄严肃穆,步枪的雕塑突然间就把你带回到了戎马生涯、奔走救国的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人永远年轻系列展览,在烈士陵园正式开启。

即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领取,手绘版的《广州红色旅游印记》完成盖戳集章等打卡任务,在10月1日在领取精美纪念品。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等同志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敌我力量悬殊。

经三天三夜浴血奋战,起义不幸失败,起义中有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广州起义的率先枪响,是我们党领导武装革命的一大强音。

是创建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签名板上,便利贴的文字都是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国家发展的期许。

广州起义经历了几十年岁月的磨擦,但它的精神永棰不朽。

大雕塑战战兢兢屹立于陵园中心,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驻守于我们心中。

革命精神、爱国精神也将在各时代赋予新的气息,代代留传。

广州公社烈士墓位于陵园最高点,为传统圆丘形,外围是36面花岗石壁的墓墙,上有40只石狮守灵。

“不思量,自难忘”

陵墓南面有石刻的朱德同志的题词:“广州公社烈士之墓”,东面有石刻的“广州起义烈士碑志”。

“四烈士墓”是纪念1915年7月因刺杀军阀龙济光而被杀害的四位反烈士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钟明光而建造。

墓冢呈半球型,西边分别是休息亭,墓前置一长石板作祭台。

墓正面台阶而下置有碑石碑文。墓园庄严肃穆,还有松山避雨亭,亭形古雅明快。

我们回到正中,墓道尽头是198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60周年而兴建的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陵墓大道宽30米,墓道两旁苍松翠柏,花坛中红花吐艳。

园区的“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人工湖、拱桥散落在绿树红花之中。

晨观旭日于烈士墓包处喷薄而出,瑰丽非常。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整个陵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错落有致,平日便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

每当清晨,红日从墓后冉冉升起时,霞光流溢,绿草闪动着金色的光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信念始终不变。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你,这难道不是最浪漫的故事?

-ABOUT US-
-粤城旧事- 
致力于粤式民俗文化的本地品牌
艺术展览|非遗传承|文化创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