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站铁塔与结构承重专业勘察技术要求

 商专资料馆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一、基站铁塔建设及设计要求

1.铁塔选址选型要求

2.铁塔设计要求

3.铁塔与基础施工要求

二、楼顶拉线塔、三杆塔、增高架及抱杆的查勘与设计

1. 楼顶三杆塔、拉线塔或增高架

2.屋顶抱杆及美化天线

三、楼顶屋面彩钢板机房建设技术要求

四、租赁基站选址时的房屋建筑结构技术要

五、判断与核算机房承重能力的一般方法

六、通信基站机房结构改造的一般方法

七、基站铁塔工程实例照片

八、警示事故案例图片

九、基站土建铁塔勘察记录参考表

一、基站铁塔建设及设计要求

    1.铁塔选址选型要求

1.1新建铁塔的站址应首先进行工艺查勘,取得现场环境条件等第一手资料。

1.2 基站工艺勘察后应由无线专业提出配套土建支撑设计技术要求,明确提出具体站点要求的天线高度、层数,以及天线规格尺寸、数量等。

1.3铁塔选型根据不同的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及工艺使用要求,从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合理确定适宜的塔型方案。

1.4铁塔选型时应了解各类型通信铁塔的优缺点、站地尺寸、适用范围、大概经济指标等。

需最小建设场地面积尺寸一般为:

角钢塔根开尺寸为高度的1/5~1/8,塔下机房为11米x11米

塔旁机房为三杆塔(40米塔)

单管塔(塔旁机房,单家)为9米x12米,

一体化单管塔为7米x9米或8米x8米

单管塔(两家共建)为12米x12米

单管塔(三家共建)为12米x15米

1.5  确定铁塔站址及类型时,不但要考虑地面以上场地尺寸,还要考虑铁塔本身基础尺寸及相临建筑物地面以下可能的基础尺寸等因素影响。与四周房屋距离应大于4米,以保证原建筑的安全,便于施工。

1.6确定铁塔站址时,还需要考虑站址周围铁塔的运输道路以及安装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建设要求,与周围设施的安全距离要求等。例如:

⑴、站址与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原则上相距应大于塔高的1.5倍,若条件限制,则须征得相关部门同意。

⑵、基站在机场附近时,塔的高度及位置应符合机场航空管理净空高度等要求。

⑶、站址应选择在较安全的环境内,不宜靠近加油站、储气罐等易燃易爆设施处,若因条件限制,距离应大于50米。

⑷、基站铁塔应尽可能远离高压线,铁塔与高压线的最小间距可参考下表:

钢塔架与高压电线水平距离要求

高压线电压(kV

35

110

220

500

间距(m

≥10

≥12.5

≥20

≥30

⑸、站址距河浜、垃圾场等处距离应大于6米。

⑹、应交通方便、道路畅通便于施工;(需保证米12长在预制桩能进现场,含单管塔塔体进入),应考虑铁塔运输、吊装的要求。

⑺、须提供30KW电源,基础打桩的须60KW的电源。

⑻、查明、确认地下有无各类预埋管线;施工场地内应确保无水、煤气、天然气、各类储液等地下管道;无电缆、光缆等地下管线。判明是否影响施工或可以改建等。

1.7为保证铁塔工程安全,所有新建铁塔场地必须进行地质勘探,提供地质勘查报告。

2. 铁塔设计要求:

2.1设计原则:

2.1.1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一般应按50年考虑。

 2.1.2移动通信钢塔桅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2.1.3在已有建筑物上加建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时,应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2.2设计依据:

2.2.1 工艺设计提出的具体工程技术要求;

2.2.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

2.2.3《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2.2.4《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5131-2005

2.2.5《钢结构单管通信塔技术规程》(CECS236 :2008);

2.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

2.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2.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2.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

2.2.12各基站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通信塔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2.3 设计荷载

2.3.1基本风压按五十年一遇考虑,一般应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按地区取值,具体各工程地点还应根据场地位置情况及现场查勘收集的当地气象资料核实确定;

2.3.2塔身、避雷针及天线、平台、馈线等风荷载。天线及平台尺寸、类型、数量及高度等根据各站点的工艺要求确定;

2.3.3铁塔塔体、天线、平台、爬梯、馈线等自重;

2.3.4平台活荷载按2.00kN/m2考虑;

2.3.5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确定。

3、铁塔与基础施工要求;

3.1 施工应依据的规范标准

3.1.1具体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

3.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1.4《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3.1.5《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J81-2002)

3.1.6《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80:2006

3.1.7《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T5132-2005

3.1.8《中国联通GSM网和CDMA网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及验收标准》等

3.2材料要求

3.2.1钢材的材质必须有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质量保证书需加盖销售单位红章。

3.2.2工程所用钢材的机械性能应保证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学成分应保证碳、硫、磷、氮的含量合格以及铜的残余量合格。

3.2.3角钢塔四角主材一般应采用Q345钢,斜材等其它构件采用Q235钢。单管塔和拉线塔等应对照具体站点的施工图纸说明要求,焊接构件应保证含碳量满足要求,至少采用各类B级以上的钢材。

3.2.4连接螺栓,应尽可能采用6.8或8.8级高强度普通螺栓,尽量减少螺栓数量及节点板尺寸,同时要满足相关规范对接头螺栓数量的最低要求。主材接头要求两母一垫,其余一母一垫。

3.2.5铁塔基础及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标号均为C30,钢筋φ示HPB235级(fy=fy'=210N/mm ),Φ示HRB335级(fy=fy'=300N/mm )。

3.3 铁塔基础施工验收质量控制要求

3.3.1基础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并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

3.3.2钢塔基础高出室外地面高度必须符合具体工程设计的要求,一般为600毫米,围墙内陆坪要高出围墙外地面200毫米左右,以利排水。

3.3.3 钢塔基础顶面应平整,用钢尺、水平尺、经纬仪或水平仪观测钢塔基础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0mm。

3.3.4 基础回填土标高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5 地脚锚栓露出钢塔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钢塔工程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30mm,其螺纹长度允许偏差为+30mm,螺栓垂直,位置准确。塔基相临两组地脚螺栓法兰中心边长允许偏差为±5mm,塔基对角线锚栓的中心连线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3.3.6 基础验收时土建施工单位应交验下列技术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通知和材料代用证明文件)。

材料质量证明书或材料复验报告。

隐蔽工程记录。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基础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

   土建基础复测记录。

施工周期:

地面铁塔基础与机房一般50天左右,45-50天,一体化60-65

3.4铁塔主体(塔身)的要求

3.4.1铁塔的加工安装应满足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3.4.2加工铁塔用钢材的材质必须有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

3.4.3钢塔安装应按审定批准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

3.4.4 当基础顶面法兰以下有后浇混凝土层时,在塔身底层安装合拢并校正后应及时浇捣后浇混凝土。当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底层以上钢塔的安装。

3.4.5钢塔的总高度、平台高度及位置,天线支架的数量、高度、方位均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并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连接。

3.4.6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位用经纬仪观测塔身轴线的垂直度应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塔全高的1/1500。

3.4.7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0.1度。

3.4.8安装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塔靴与基础预埋螺栓的连接必须用双螺母,塔脚底板应与基础顶面接触良好。

每个螺栓不得装两个以上的平垫圈,或用大螺母代替平垫圈。

③ 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

铁塔安装时,所有螺栓必须拧紧,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 应不少于3扣。

节点板与连接件的密帖程度检查,采用节点板连接的节点中相   接触的两个平面,必须保证有75%紧贴,用0.3mm塞尺检查,插入面积应不大于该接触总面积的25%,两构件边缘的最大间隙不大于0.8 mm。

螺栓紧固情况检查:用力矩搬手在全塔的上、中、下三部分各抽验20个螺栓,其力矩值应符合钢塔工程设计要求或参考下表。

普通螺栓紧固力矩

螺栓公称直径

M12

M16

M18

M20

M22

M24

M27

M30

紧固力矩N.m

30

70

100

120

150

180

180

200

按钢塔工程设计要求做好钢塔工程全部连接螺栓的防松、防盗措施。

3.4.9铁塔所有构件均要求采用热浸锌长效防腐,其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外观:镀锌表面应具有实用性光滑,在连接处不允许有毛刺、

   滴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酸洗或漏铁等缺陷。

② 镀锌层的厚度:镀件厚度小于6mm时,镀锌层厚应不低于65μm; 镀件的镀锌层应镀件厚度大于或等于6mm时,镀锌层厚应不低于86μm。

③ 均匀性:镀件的镀锌层应均匀,用硫酸铜浸蚀四次不漏铁。

④ 附着性:镀件的镀锌层应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经锤击实验,镀层不剥离、不凸起。

3.4.10铁塔附属设施的安装质量要求

① 平台围栏、固定馈线用横档角铁、爬梯及围栏的安装应符合钢塔工程设计的要求,安装牢固、可靠。爬梯护栏要安装完整,除平台及塔段接头处外中间不允许有空缺;

②.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牢固、端正。避雷针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为40mm×4mm的整根镀锌扁钢下引至铁塔地网。

③.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避雷针、雷电流引下线、接地网等安装要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

④.装设钢塔照明灯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技术规范要求,照明灯的控制线及馈电线应做防雷保护。

⑤.馈线过桥的安装位置、强度等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馈线过桥与两端支撑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铁塔改造、升高问题

二、楼顶拉线塔、三杆塔、增高架及抱杆的查勘与设计

在城市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皮紧张,寸土寸金,并且因为城市规划要求限制,一般很难找到一块合适的地方来建造地面通信塔。但城市里有许多较高的建筑物,如果遇到合适的大楼,直接把天线安装在屋顶构筑物上或在楼顶建一座小塔,既解决的网络覆盖建站需求,又可利用房屋高度,大大节省建设费用,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大城市里楼顶基站塔星罗棋布,已成为解决市区网络覆盖的重要手段。

1. 楼顶三杆塔、拉线塔或增高架

楼顶塔和地面上通信塔属同一类型,其特点仅是利用房屋高度增加天线的高度而已。但是因为目前的楼顶塔一般均是在已有建筑屋上建塔,而原建筑设计时没有考虑架设铁塔的荷载及相互影响,这就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必须要验算原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包括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强度等,特别是要考虑通信塔有别于普通建筑的上拔力的影响。考虑新塔与旧建筑物的连接、锚固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原建筑的屋面防水问题及业主的意见等。

屋顶通信塔查堪选址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1、原建筑物的结构可靠,尽量选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有抗震构造柱的混合结构。严禁在整体性及抗震性差的预制板砖混结构类屋顶架设。

2、楼顶塔应满足天线使用及安装要求。屋面平整,障碍物尽可能少,拉线走向没有任何障碍物或者确认可以避开。

3、根据建筑物结构情况控制建塔高度,一般楼顶塔不宜超过20米,有图纸及可靠验算者可例外。

4、楼顶塔对建筑结构及屋面尺寸要求:

a.三杆塔一般可设在3米x3米~8米x8米的矩形柱网区域,柱截面要求>400x400。塔高对最小柱距要求:

三杆塔高(米)

9.0

12.0

15.0

18.0

21.0

最小柱距(米)

2.0

3.0

3.9

4.5

6.0

b. 拉线塔应满足拉线距离和水平角度的要求。各方拉线与水平面夹角宜在30~60度之间,三方拉线任意两根相临拉线投影之间水平夹角为120±5度,三方拉线任意两根相临拉线投影之间水平夹角不宜大于100度。塔高对屋面宽度要求:

拉线塔高(米)

9.0

12.0

15.0

18.0

21.0

最小屋面宽度(米)

6.0

8.5

11.5

13.5

16.5

c.增高架或井架塔一般可设在2米~6米的矩形柱网区域,高度不宜大于5倍短边长度,位于框架结构不宜超过15米,位于混合结构不宜超过10米。

5、塔的荷载和内力最好传递给整座建筑物,或者尽量分散传递给更多的柱子(跨数越多越安全)。

6、三杆塔对建筑物结构的要求较高,建议尽可能采用拉线塔。

7、通信塔在建筑物屋顶平面布置时,要尽量地对称,减少地震时产生的扭转效应。

8、尽量不要将塔布置在角柱、边柱上,以免漏雨和冻结,破坏、重修女儿墙等给施工安装增加难度。

9、楼顶拉线塔一般应至少加设两层或三层拉线,将塔的部分荷载转化成拔力,分散传递其对原建筑物构件的作用力影响。尽可能保证房屋和塔架的结构整体安全性。

10、拉线塔中心杆身应架设在房屋的柱顶或承重大梁上,根据情况可以通过加固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过渡,与房屋主要承重构件可靠连接。原建筑屋或局部构件承载能力不足时,应做加固处理。

11、楼顶拉线塔一般均采用三边型角钢或钢管结构,也可根据建筑屋的结构情况也可采用四边型。

12、拉线可采用镀锌钢丝绳或钢绞线,拉紧调节装置采用UT线夹或花篮螺栓。

13、各拉线锚点布设时应尽可能使其双轴对称或相间120度三向均匀分布,拉线与铁塔中心线竖向夹角不宜小于30度,各方向此夹角尽量相等,并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紧力。

14、拉线根部应与建筑屋可靠连接,一般采用植筋方式将拉锚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或梁上,或与柱子主筋焊接。禁止将拉锚固定在砌体女儿墙上。

15、对旧有建筑物要尽量详细实地查勘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即使业主提供有结构图纸。因为结构与原始图纸可能有差异,许多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有较大的变动。

16、拟建楼顶塔所在建筑屋的避雷带应可靠、完好,必须提供两点接地位置。楼顶塔安装完毕后,应采用-4x40镀锌扁钢将塔体与建筑物屋顶防雷网焊接连通。并实测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不满足要求时应单独补做接地网,应有位置,且便于施工。

17、楼顶塔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原建筑物的屋面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对原屋面的破坏、损伤,必须严格参考原做法认真补好,并妥善采取加强措施。

2、屋顶抱杆及美化天线

1、屋顶抱杆直接加挂天线,一般为长度3~6米,直径的φ70左右的镀锌钢管用化学螺栓或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高度适宜的建筑物屋顶女儿墙等附属设施上,或者是带支撑的自立式以及加压块的配重式抱杆等。

2、屋顶抱杆的建设方式,目前一般是工艺设计提供安装位置,铁塔厂家负责设计施工安装。但设计人员查勘选站时一定要到建筑屋顶实际位置查看现场情况并多拍照片。不是所有屋顶都可以安装抱杆,应考虑现场施工及维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确认抱杆、走线架、爬架的具体位置。天线前方没有任何阻挡物,天线必须在有效距离内高于其他构筑物,建筑屋的避雷带应可靠、完好,与大地贯通。

3、抱杆安装对女儿墙的一般要求,简易判断方法:

实心砖墙厚度≥240,高度要求≥900;

实心砖墙厚度≥180,高度要求≥1000;

钢筋混凝土墙≥100,高度要求≥900

可安装抱杆安装长度一般可按≤3倍女儿墙高度(墙顶有效高度的2倍)考虑,需要长抱杆时一般需要结构专业人员根据具体现场情况核定并采取措施。

4、空心砖墙或彩钢板墙上禁止安装抱杆。

5、抱杆安装位置在屋顶女儿墙转角处较安全,或者屋顶女儿墙的构造柱位置处。

6、低女儿墙采用压块配重抱杆方案时应现场确定压块位置,解决屋面承重问题。压块应用铁笼组装,压块不宜超过两层(300mm), 单压块尺寸一般400x150x150,重22.5公斤。压块铁笼安放位置应对应承重墙、柱顶或大梁端部顶上。

7、屋顶广告牌架上一般不建议加抱杆,因广告牌架一般都是后加上去的原建筑次生结构,设计施工不规范,安全隐患多、连带责任多。必须加时委托原单位确认,或者必须有经验的结构专业人员现场查勘确定。结构合理有序(构件组成大部分三角形、各向支撑系统完善)、防腐蚀措施好、与房屋连接可靠,新增总天线面积与原广告牌面积之比在3%之内的可以。

8、美化天线是由天线抱杆、天线外罩两部分组成。天线外罩比原天线面积增大2/3左右面积,挡风面积增大,所受的风荷载就增加,对于固定点的结构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对原结构进行专业勘察,一般不能直接固定在女儿墙上,需要同时与楼板固定或增加其他支撑措施。根据不同的天线类型选择不同的结构加固方案。

三、楼顶屋面彩钢板机房建设技术要求

1、租用业主的房屋或屋面应根据实际结构情况和机房使用要求进行结构承重复核,并根据核算结果采取相宜的加固处理措施。

2、屋面彩钢板机房既要考虑设备荷载安全合理传递,又要考虑抗风抗倾覆措施,要与结构构件可靠连接,一般采取植筋做柱墩,架设型钢梁底板与原屋面脱开架空,直接将荷载传递给结构柱、大梁或承重墙的方式。

3、施工前须对结构梁柱位置进行测量,找准结构框架柱及框架梁的准确位置,并与加固设计图纸核对,实测尺寸与图纸尺寸不符时以实测为准。

4、混凝土墩必须布置在框架柱顶或框架梁正上方,严禁设置在楼板上;设置位置严格按图纸要求,如需变更先和设计人员沟通,严禁私自随意增、减柱墩数量或更改位置。

5、钢梁下混凝土墩位置处防水层要清除,施工后按原屋面做法重做防水。

6、屋面彩钢板机房屋顶型钢梁、墙梁及支撑柱的布置由设计人员根据彩钢板厚度和相应允许使用跨度核算确定,严格按图施工,严禁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先和设计人员沟通,征得同意。

7、屋面彩钢板机房安装应严格作好各种接缝的密封处理,严禁渗漏水,并应保证对恶劣气候环境的耐久适应性。

8、彩钢板墙面加挂设备一般不宜超过20公斤,且必须使用套管螺栓(或穿墙木块)及垫圈,墙体上安装较重吊挂件时应与主体钢构件(墙梁等)相连接,并应满足相应的结构设计要求。

9、屋顶彩钢板机房施工周期一般7-10

四、租赁基站选址时的房屋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1.在选择房屋时,应选择结构验收合格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房屋,严禁选用承重构件已严重开裂的危房改建通信机房。

2.在选择房屋时,应选择外观质量好的房屋,不应选择墙体及天花有渗水水渍、抹灰层脱落严重以及结构构件有钢筋锈蚀痕迹的房屋。

3.在选择房屋时,应优先选择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抗震和抗风性能好的结构体系的房屋。

判断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快速方法

Ø 房屋层数:9层及以上为框架或框架剪力墙,8层及以下可能 为砖混和框架结构。

Ø使用功能:8层及以下:住宅楼基本为砖混结构;商场等大          空间的建筑为框架结构;城市里的近期办公楼、教学楼、宾馆多为框架结构;城市里早期(1990年前)的或郊区、县城的办公楼、教学楼、宾馆采用砖混结构也比较常见。

Ø结构构件特征:横梁和立柱组成,房间内有突出墙面的柱子、    梁突出墙面为框架结构。

判断现浇板和预制板的快速方法

Ø板块之间的裂缝:预制板宽度规格一般为500、600、900、 1200mm,在板之间肉眼能观测到通缝的存在;而现浇板无此裂缝;

Ø板底的平整度:预制板之间由于施工误差等原因如果没有抹   灰找平,板块之间不平整;

Ø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板、砖混结构一般采用预制板。

4.在选择房屋时,应优先选择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房屋。

5.在选择楼层时,应优先选择在无地下室的底层。

6. 在选择房间时,严禁选择在屋面上直接加建局部砖混结构的房屋改建通信机房。

7.房间面积尽量大,减少设备布置密度,减轻荷载效应。建议最小25平方以上。

五、判断与核算机房承重能力的一般方法

1、初步判断承重能力的初步简易方法

a.计算机房设备平均均布荷载=设备总重/机房面积+35kg/m2

b.与设计活荷载比较初步判断是否具备扩容潜力(应小下对应的表列值)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

项次

类别

标准值(kN/m2)

1

住宅、宿舍、旅馆、办公室、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2.0

GBJ9-87(2002.3月之前出版的设计文件)

1.5

2

教室、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

2.0

3

食堂、办公楼中的一般资料档案室

2.5

4

展览馆

3.5

5

商店

3.5

6

藏书库、档案库

5

7

厨房

2.0

8

上人屋面:

2.0 

不上人屋面

0.5

9

走廊、门庭、楼梯:

(1)住宅、托儿所、幼儿园

2.0

(2)宿舍、旅馆、医院、办公楼

2.5

(3)教室、食堂

2.5

(4)礼堂、剧场、电影院、看台、展览馆

3.5

10

挑出阳台

2.5

2、机房结构承载能力核算的方法:通信设备(包括通信主设备、电池组、开关电源等)荷载及检修荷载产生的效应必须小于既有结构承载能力。

3、基站设备及检修荷载产生的效应,可根据所采用的通信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排列方式,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a.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附录B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方法,按照内力等值、单跨简支的假定原则计算板、梁等结构构件的等效均布活荷载。

b.可按照结构构件的实际受力模型,计算板、梁等结构构件的荷载效应。

4、既有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a. 当具备既有建筑的有效设计图纸资料,且经现场勘察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时,可根据既有建筑结构图纸资料的梁板布置和配筋情况验算、复核,确定机房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b. 当既有建筑无有效设计图纸资料,或有资料但经现场勘察认为应重新进行现场检测时,应采用检测结果确定机房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六、通信基站机房结构改造的一般方法

对于租赁机房,如果经过承重核算结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则必须通过加固改造措施来满足结构承重要求。常规的结构加固是需要整体加固或者局部在租用房间的下一层对梁或楼板底部进行粘钢或碳纤维等加固施工。一般情况下,往往下层为其他房东或业主正在使用,不具备施工条件,业主不同意加固。因此,常规结构加固的方法在通信基站工程中极少采用。基于现实情况,一般只能在租赁的房间内部想办法采取措施解决承重问题。

目前适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结构改造的方法:

1、宜优先通过优化及合理排布机房内的通信设备来减轻荷载效应,满足结构既有建筑的结构承重安全。通信工艺设备排列布置宜遵照下列要求:

⑴.通信工艺设备宜应按照分散、靠边的原则进行布置。

⑵.通信工艺设备不宜布置在阳台、走廊等悬挑部位。

⑶.通信工艺设备的排列布置应垂直于现浇板受力方向(即沿长边方向),并且不宜布置在跨中受力不利位置。

⑷.通信工艺设备不应沿预制板受力方向(即同一块板)排列布置。

⑸.电池组应优先选择沿楼层梁的受力方向、在梁正上方或靠近梁的位置排列布置,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应优先选择在承重墙墙边布置。

⑹.电池组一般宜单层单排布置,不宜叠放。

2.对于预制板楼盖结构,为使多块预制板共同作用,可采用通信设备下设置型钢的方法进行改造。对于现浇板楼盖结构,为把局部荷载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可通过在通信设备下设置扩散荷载用的型钢底座进行改造。

3.为减少楼板的荷载效应,可通过在通信设备下架空设置型钢直接支承至承重墙、自承重墙、楼层梁等方式改变传力途径,将荷载不经楼板直接传递给承重墙或结构大梁。此时,尚需对承受传递荷载的次梁、主梁或承重墙进行承载力分析。

4.当设置共同作用或扩散荷载用的型钢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协同工作及与原结构可靠连接。

5.当设置架空型钢改变传力途径时,应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相关条款验算其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符合要求,并且应保证架空型钢梁距楼面的距离应大于其可能产生的挠度。

6.当设置架空型钢支承在砖墙或楼层梁上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与原结构可靠连接,对于砖墙尚应满足砌体结构局部受压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