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窑疏论

 云儿的天空 2022-09-14 发布于湖北

疏者,清淤也。——著者

   官窑一词最早见于宋叶寊《坦斋笔衡》,有“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之句。民国《饮流斋说瓷》是最早认为官窑是“在汴京所造”。当代《中国陶瓷史》也认为存在“汴京官窑”。“汴京官窑”时下已经深入人心,别的不说,就看古玩市场上有“汴京官窑”款识的瓷器已经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这都是“京师”二字惹的祸!那么“京师”到底应该指什么?两个有争议的选项是:其一,京师是指汴京。其二,京师是指朝廷。很显然,按其一,如果京师是汴京,则改成“汴京自置烧造”,但汴京如何自置?这不仅是逻辑错误,也是无主语错误。按其二,如果京师是指朝廷,则成为“朝廷自置烧造”,这合乎逻辑,语法也通顺。在《坦斋笔衡》的论述语境中,除了“京师”,还有“本朝”和“遂命”,都是朝廷的代名词。

再往前追溯,唐以前没有官窑一说。唐于907年灭亡后,进入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时期,当时四方割据共有十国称帝,故统称五代十国。最终由宋灭北汉得统一。其中后周太祖郭威早逝,传位与世宗柴荣。柴荣时期曾置窑烧制瓷器,史称柴窑。柴窑性质也属于京师自置窑,因位居正统,故也被后世视之为官窑。但柴窑为何存世量如此稀少,其稀少到所有馆藏中居然没有一件可确真的柴窑之物。这固然与柴荣早逝有关,但最重要的推测是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篡政后彻底清除了柴荣的影响有关。此外,五代时期的吴越国,上承越窑,其烧制的秘色瓷也名扬四海,有“臣庶不得用”之说,但因“为供奉之物”,大量朝贡各国,后世并不认同其是官窑,只能算是贡窑。也许这是吴越国偏隅一方的割据地位决定的。

当代官窑一词已经叫乱了。但明清两代并没有乱,如明清两代皇家用瓷都不称官窑,而统称其为御窑,景德镇为皇家烧瓷的窑则称为景德镇御窑厂,直到晚清时仍是如此。民国和现代才出现了官/御不分的混乱,为了区分,民间只能称谓复杂化。如北宋官窑、南宋官窑、明宣德官窑、清雍正官窑等,反而忽略了官窑和御窑的本质。

官窑的专属性,已经是至高无上了。在官窑前加地名,如“汴京官窑”,也属于“矮化”,历史上是不可能这样的!这是逻辑性的僭越,是常识性错误。但当代这类错误却仍经常发生。如“汝官窑”的命名,这实在太可笑了!自以为是以到了极点!“汝窑为魁”已经是第一了,再加个官字就丑陋无比了!目中无官,徽宗知道鼻子还不气歪?再如“龙泉官窑”,是近几年由浙江省文博部门命名的!是不是还可以命名个“景德镇官窑”呢?真不知这样的命名需要审批不?不过细想,连“汴京官窑”和“汝官窑”都能批,文博界还有什么不能审批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