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伟天英 2019-05-10

柴窑与柴烧的概念近年颇为流行,听起来似乎是一回事,如果你把柴烧再叫成柴烧窑的话--柴窑,柴烧窑,这还能有区别吗?不过虽然听起来颇为相似,但市面上柴窑或柴烧的产品却差别巨大。一类是近于粗陶,器形扭曲,釉面混乱。一类则近于官窑,精工细作,完美无瑕。要说这两类都是同样的窑烧的,似乎也让人颇难理解。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柴烧

实际上,柴窑与柴烧不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烧成上所追求的目标甚至彻底背道而驰。

先看看柴窑。要说清楚柴窑,我们需要把两个字拆开来看。

先说柴。说到柴,人们并不陌生,就算现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电影电视剧尤其是乡村题材,并不罕见。而大城市中吃惯了饭店的精致,又都纷纷流行起柴火灶。所以说到柴,自然是想到烧火的木柴。至于是什么木,好像没什么特别的讲究,多数是就地取材,有啥用啥,也有讲究一些的,比如北京烤鸭,就非要果木,当然也不一定是特定的果。但是柴窑的柴却不是指随便的木柴,而是指松木。

不过,把松柴当作专门的烧窑材料,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清代以后才成为主流。早期烧窑使用的木柴,大多数时候,是用杂木,当然就跟烧柴火灶差不多,有什么烧什么,也有个专门的词,叫槎柴,烧槎柴的窑都称为槎窑。古时有张骞乘槎浮海的传说,也是这个字。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杜甫有诗:“乘槎消息近,无处问张骞”。清代官窑陶瓷中也经常描绘这个故事。

后来随着烧窑技术的进步与窑炉结构的改进,对燃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匠人们渐渐发现松木为燃料是最佳的选择,主要的原因是松木的热效率高。有种说法认为松木油脂丰富,所以会使得釉面更油润,这其实是望文生意的猜想,实际上,烧窑之前,松柴要进行晾晒,挥发掉很大一部分木柴中的油脂。

而使用松木的窑炉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就是世界古代陶瓷史上最为先进的蛋形窑,因为这种窑成熟于景德镇,于是被命名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而我们一般说的柴窑,就是指的景德镇窑。我们说的官窑瓷器,到清代以后,绝大部分就是用这种窑烧制的。

也就是说,柴窑是指以松柴为燃料的蛋形窑,也叫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它追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成品率,提升品质,所谓精益求精。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但柴烧的情况却大大的不同。他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和柴窑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先来看看什么是柴烧。简单的理解,就是用柴火烧,是人类早期烧制陶瓷器最初最原始的状态。你可以想像一下最初人类是如何发明陶器的:人类学会了用火,烧火时常常会挖个坑或堆土成坑状,再把木柴堆进去烧,有些地方经过火烧就变硬,成了陶,古人发现后,就有意识的把陶土做成一定的形状再烧,陶器就产生了。

后来人类不断的改进烧制的技术,慢慢就出现了窑--就是一个封闭空间,窑又不断的演进,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就有了前面所说的柴窑。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前窑炉的终极形态。

从烧成方式上来说,柴烧被淘汰了几千年。原因当然是太原始太落后,温度既没有办法控制,烧制时各种杂质比如柴灰落在器物表面都会影响品质。但这些原始的问题,在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却重新被发现,认为这种原始的不确定性会为陶艺的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浑然天成。于是,柴窑成为了陶瓷艺术的一种创作手段。

当然,柴烧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总体上来说,都比较简单,有时候,甚至就是用砖砌出个区域,连顶都没有,像烧垃圾一样,把做好的坯与柴放进去,直接烧,烧的过程中,偶尔还丢些纸或洒些盐之类,总之是增加意外的效果。高级一些,也做成窑,并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本质上,都是要达到某种“失控”的意外效果。

当这些意外符合艺术家的美学标准和要求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件成功的柴窑作品。但更多的时候,柴窑的器物,都是“问题产品”。如果艺术家本人的要求高,一窑下来,甚至一件满意的作品都没有。

至此,柴窑与柴烧的区别可以一目了然了。但还需要补充两点。第一,这里的柴窑和历史上流传甚广的柴窑完全不是一回事。历史上的”柴窑“,是姓柴的柴,特指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时期的瓷器。今天路人皆知的”五大名窑“,其实最初排名第一的,就是这个”柴窑“,但因为到了明代,就已经几乎没有人见到,后来,古玩行业就悄悄的把它从排行榜上拿了下来,变成了今天流行的样子。当然,这个柴窑,烧窑的材料,自然也是柴。这就要说到第二点,广义的柴窑,可以理解为所有以木柴为燃料的窑,而古代的瓷器,当然没有不是柴窑烧的,所以,讨论广义的柴窑就没有意义了。前文说的柴窑,自然是狭义的。

至于柴窑与柴烧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好坏,下文再述。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陶瓷入门--柴窑与柴烧(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