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人生如一场大戏,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黄小哲读书 2022-09-14 发布于江苏

以前有段时间,我喜欢听郑智化的《水手》,其中有段歌词,至今记忆深刻:

如今的我 

生活就像在演戏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戴着伪善的面具 

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 

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

这段歌词,就是我那时候的真实感受,也是那时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我感觉每个人都带着面具在生活,每个人都在演戏,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每个人都不容易。

有时候,我会感到厌倦,讨厌自己,讨厌这个虚伪的世界。可是又无可奈何。

后来,我开始学习哲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叔本华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建立起来了自己的认知坐标。

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而且我读的书很多,并不仅仅限于叔本华。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必须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

一个人只要有点儿生活阅历,就会对《水手》里的歌词产生共鸣,感觉人生如戏。而且,每个人都必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戴上一些面具,扮演一些角色。

譬如说,在家里到了父母面前,你就得扮演子女的角色;如果你有儿女,在他们面前,你又得扮演父母的角色;到了工作场合,你还得扮演员工或者领导的角色;到了商场,你扮演的是顾客的角色;在学校里,你扮演的是学生或者是老师的角色……

仔细想想,人生真的就像演戏,到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面前,你就会切换成不同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到无可奈何,不情愿扮演这些角色,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比如说,你不想工作,不想扮演员工的角色,可是你要生存,就没有办法。或者,你是学生不想上学,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对现状不满,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我们就会产生许多负面感受,感觉人活着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人甚至会因此抑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从叔本华的书里,我学会了一种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要给自己定位于双重身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附录和补遗》这本书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这种人的智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双重的: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一如其他常人;另一重则是为了要客观把握事物。所以,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看客也是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演员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把自己陷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琐事中,要从中摆脱出来,用一种超脱的眼光来看待世事人生。

但是,这不容易做到,我们需要借助哲学思想来帮助自己做到。

哲学可以让人学会用超脱的眼光看世界

有人说,哲学是无用的,但又是有大用的。

说哲学无用,是因为哲学并不是一门追求实用的学科,它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思考的是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但是,哲学可以帮助我们从各种纠结和烦恼中跳脱出来,从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来看问题,这样就会拥有一种超脱的眼光,所以哲学又是有大用的。

我们看庄子、苏东坡,他们为什么可以活得那么逍遥洒脱?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从哲学中获得了力量,他们的精神是自由的,可以不受现实世界的羁绊。

当你能够用超脱的眼光来看世界,你就可以像叔本华说的那样拥有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这样一来,你的心胸会变得开阔,洞察力也会增强,看问题更能够看到本质。

也就是说,你的智慧和觉悟程度提升了,同时,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也就会随之增强,你就不会被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遭遇困住。当面对困境的时候,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心态自然就会好起来。

所以,哲学真的是一门有大用的学问,值得每个人下功夫去学习一下。

当你感到人生太过艰难的时候,不妨试试叔本华的这办法:把人生看成一场大戏,不仅仅满足于扮演某一个生活中的角色,还试着用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生活,用一种超脱的眼光来看世界。

许多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太痛苦,就是因为入戏太深,只是把自己当演员,而忘记了自己也可以是观众。人生如戏,有时候不要那么严肃,试着让自己轻松一点儿,洒脱一点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