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偶合掌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22-09-15 发布于北京

近读《艺文丛辑》(第四辑),有一篇《关于对偶与声律》的文章,说及对偶中合掌的问题,讲了一个托言纪晓岚的故事。纪晓岚新年过市,见一家骡马店张贴了对联,看到上联为“左手牵来千里马”,下联没见着;于是自己寻思,认为下联应是“前身合是九方皋”。为了弄清楚,特嘱车夫返回再看,结果下联是“右手牵来千里驹”,大失所望。这故事讽刺对联合掌,夸张过度成笑话,估计是编造的;因为平仄都不协,对偶也算不上。但对说明“合掌”的毛病,却颇为生动。

再转述一个故事,出处已记不清,也是讲“合掌”的:有一天,私塾先生带两个学生出去远足,街上车水马龙,先生随口出了个上联“车马长驱,过桥便是天涯路”;两个孩子想了一会儿,对出下联“轮蹄远去,挥手都成域外人”。对得怎么样呢?先生说他们犯了一个毛病,叫“合掌对”。

关于“合掌”,《红楼梦》里也有述及,就是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的联句“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黛玉道:“对句不好,合掌。”为什么说合掌呢?因为牛女就是织女,而“织女,天帝孙也”,牛女与帝孙在这里是同一个人,所以合掌了。

终究怎样算“合掌”?(此非佛教所用本义,指对偶句)查《辞海》对合掌的注释为:“诗文中对偶相同者,谓之合掌。”王力《诗词格律》中谓:“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这些应该属于权威的说法。据此,可举几例比较典型的对句看一看:

(五言)清溪连瀚海,碧水接沧溟。神州千古秀,华夏万年昌。

(七言)时有寒风凉锦榻,常来冷气冻朱床。柴门虚掩期风暖,草舍微开待气温。

有人说,习见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也属于典型的合掌对。据说有人曾在《楹联报》戏拟“合掌对两串”,我看是仿照《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之类形式编写的,尚可起到加深理解“合掌”的作用,不妨抄录“一串”如下: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州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可是,如果稍微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世人对“合掌”的研究还不少,并且更有细分说法,如整句合掌、部分合掌,实掌、虚掌,字面的合掌、意境的合掌、结构的合掌,等等。这样“研究”的成果,便有许多名人名句也涉嫌“合掌”病了。譬如:

宋之问《途中寒食》有句云“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或曰,学者叶嘉莹也曾写过一篇关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为合掌的文章。又,聂绀弩《林冲》组诗中《休妻》一诗,有“谁知落雁沉鱼者,竟是招灾贾祸人”句,就意境来说,上联“落雁沉鱼者”和下联“招灾贾祸人”,写的都是因美貌而引来的灾祸,都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事情,这就属于意境的合掌。

还有人说,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间二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结构雷同,为结构的合掌;说王勃的《别薛华》中“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一生漂泊,实在辛苦,属于意境合掌(虚掌)。于是,毛泽东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王藉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郎士元的“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等等,都有合掌的毛病。

甚至以律诗见长的“诗圣”杜甫也“合掌”了。个别诗家认为,出句与对句可以部分互换者为部分合掌(虚掌),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以为也可以改成“漫卷诗书愁何在,却看妻子喜欲狂”)。其实更换之后意义有异不说,平仄便不合律,不成对偶了。

诸如此类“研究”,我看是过头了,有的可以说已误入歧途。

据悉,人们对合掌病有一个认识过程;齐梁初唐之际,诗人并不认为合掌是病。胡应麟《诗薮·内篇》有言:“作诗最忌合掌,近体尤忌,而齐梁人往往犯之,如以'朝’对'曙’,将'远’属'遥’之类;唐初诸子,尚袭此风。”可见,对合掌不必太在乎,除非是上下两句意义完全一样的游戏文字。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上说:(作诗)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珠圆花上露,玉碎草头霜”,虽工不绝。但这是高要求。今天,读书人并非都能对对子,因此我曾经说过,初学者从合掌对开始也无妨,先做工对,学会了再适当变化提高。我现在还是这种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