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素养观

 袁占舵 2022-09-15 发布于河北

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素养观

袁占舵

一名教师通读了几本名师书籍,并从学习中能找到自己的导师,其进步就“不可限量”,不仅让个人生命羽化蝶变有了美好期许,也是其所在的群体和团队之幸事。

让每一名学生“学以成人”,需要让每一名学生成为创新之人。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学习的本质就是迁移。迁移能力则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起点”,那种“偏向”知识灌输和记忆的课堂没有生命力。基于知识传授的观念肯定强调课前预习,而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理念则强调“学生先来,从课堂开始新知”。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若教师不重视自己的实效课堂,就配不上有品位的教育。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理念,让课堂的高耗低效现象一点点逐步远离我们,为学生当下减负和未来拥有幸福力拿出“自己的具体方案”。

课堂理念成长了,必能带动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注重高阶思维的生成,学生唯有“亲历”知识发现的全过程,“重走”原创者的探索之路,才能发现知识背后的东西,即创新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再创课堂”,致力于创新思维的生成与着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再创课堂”更加注重学思结合和行动研究,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促成真学习,让带着目标学习、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新常态。        

真教育,更加呼唤知行合一,让科学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成为常态。新教育,客观需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深度探索未来学校和智慧教育的校本化策略与路径。真正实施因材施教,需要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分层教学。新课程改革下出现了很多优秀案例,比如在社团课程中的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等等。

教师的幸福就在于在自己的基础上做到最好,在教育“增量”中感受价值感和存在感。当下正处于“变迁”的节点,教师要应对“各种变迁”:学习形态的变迁、教学形态的变迁、资源形态的变迁、教育重心的变迁、评价现代化的变迁和学校形态的变迁等。

与此同时,当注重“阅读德育”,提倡读写合一,教师当勤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真读书,读真书;真写作,写真情。每天都是一个向上的台阶,每天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