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课改向“新”处去

 智夫勤 2020-04-30

      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之后,后疫情时代的学校课改要向哪里去?

      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抗疫精神等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逐步从重视“课堂技术”向重视“育人本真”转化。聚焦核心素养,从目标设置、导学设计、教学流程、环境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落实核心素养要求。转变学习方式,贯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等课改理念落地生根,积极营造以“主动性、生成性、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堂。实现技术革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建设。

      探寻教师成长新路径。提升教研实效,按照“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丰富教研内涵,通过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专题研究等载体,积极开展观摩研讨、示范引领、岗位练兵、教学论坛、网上研修等活动,解决真问题,实现真突破,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转变教师培训模式,校正教师成长方向,坚持以生命觉悟素养提升为核心,以学科专业素养和儿童研究素养提升为基点,采取“菜单式”“特色化”的培训内容与形式,既重视教师能力提升,又重视教师精神成长,为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人才支撑。

      完善课程建设新体系。完善基于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坚持“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程,加快开发校本课程,建构与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让丰富的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逐步打破以班级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课程选修、“走班教学”、跨学科教学、长短课等,为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深化课改文化新内涵。营造课改氛围,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教室、橱窗等空间,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制定课改制度,根据区域、学校课改实际,及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教学、考核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引领课改发展。强化理念引领,通过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把课改理念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和“三风”建设之中,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动自觉。形成课改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不断拓宽育人载体,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教学走向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加快评价改革新步伐。结合高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以“考改”倒逼“课改”,由“育分”走向“育人”,促进育人模式转变,加快评价改革步伐。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落实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积极改革评价办法,探索书面测评、综合性测评、活动实践测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测评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推动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才能永葆生机;只有不断突破,改革才能顺利推进。愿后疫情时代学校课改在不断突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教师报》2020年4月29日第6版  作者:陕西省千阳县教研室 何具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