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珞琭子古注通疏》第五章

 大道至简64382 2022-09-15 发布于江苏

第五章

 

其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其为无也,天垂象以为文。

 

[徐注]此五行论于绝地而建贵也,五行绝处有禄马。假令丁亥、丙子、庚寅、甲申、乙酉、戊寅、壬午、癸巳、己卯、己亥,皆从无,天元受绝休囚之地[“皆是五行天元受绝休囚之地”亦合],却成贵强之位。《鬼谷》曰:“干虽绝而建日[“干虽绝而建禄”合义]。”《成鉴》曰:“受气推寻,胎月须深,亦当论生日天元破绝而贵也。”《赋》言五行穷绝处无也,绝中建禄则有也。凡此者,皆合大道,贵而清也。《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者,天之文也。阴阳之柄也。日往则月来,暑往则寒来,皆一生造化[“阴阳造化”合义]之文也。

[疏证]子平学说离不开财官禄马,对“其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之句,徐认为“此五行论于绝地而建贵也”,“贵”即指禄马。可如果按照“以日为主”来看五行处绝地,应该身衰无疑,再逢禄马岂能贵乎?后人在《渊海子平》里面经常会读到诸如语句:《玄机赋》“一世无权,身衰遇鬼”;《继善篇》“用神不可损伤,日主最宜健旺”,“非夭则贫,必是身衰遇鬼”;《络绎赋》“财旺身衰,因财丧命”。况且下文第二十三章徐注:“'天元’者,干也。虽临禄马之地,若天元被伤而本气羸弱,则亦不能为荣。假令壬午人四月生,更别位戊己相克,贵而不贵也,可作虚名及无禄言之。”故徐此章列十对干支“丁亥、丙子、庚寅、甲申、乙酉、戊寅、壬午、癸巳、己卯、己亥”,是按从格角度去理解“是从无而立有”。《四库》徐注为“皆从无,天元受绝休囚之地”,《新编》徐注为“皆是五行天元受绝休囚之地”义亦通。

为了确定何为不“从无“,徐注引经据典——《鬼谷》《成鉴》二书观点:《鬼谷》即《鬼谷遗文》也,曰:“干虽绝而建禄。”指年或日干虽自坐死绝,却得月时建禄。此“建禄”为临官之禄。又引《成鉴》曰:“受气推寻胎月须深,亦当论生日天元破绝而贵也。”指天元绝(“绝”古称受气)于月令,推寻到胎月须根气极深,亦可论其作天元破绝之贵神也。徐在整篇《消息赋》注文里有若干处引用到《成鉴》行文,其他诸家则未有涉及者,不知何朝代人士所撰。

又言《消息赋》大意是,五行穷绝处无禄相救则为“无”(从无),如在穷绝中建禄则为“有”(不从无)也。通过徐对第二章“以干为禄,向背定其贫富”;第二十三章“大叚天元羸弱,宫吉不及以为荣”;第三十章“若乃身旺鬼绝,虽破命而长年。鬼旺身衰,逢建命而夭寿”阐述,学者可以清晰认识到徐子平在强调“财官”“禄马”之同时,仍然注重日主健旺。

至于“其为无也,天垂象以为文”,徐引用《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来解说比较可行。此处指八字如同自然界万物, 人们无法触摸到之事物表面上似乎为“无”,其实此所谓“无”如同天象中不可缺少之行文部分,每时每刻在日月宇宙不断运行,只是若隐若现而已,故曰“天垂象以为文”。北齐刘昼《新论·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天有天文,地有地文,人有人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即纹也。后来纹理连用,地文亦称地理。

[释注]王注曰,太易未判,万象同体。一气之运,伸于东南,屈于西北。而有无孰[“而无熟”不合]为此者,物之自然也。自无言之,无则入隐而未显;自有言之,有则有象而可名。盖五行乃万物之本,气性流行,错而致用[“功用”不合]。其为有也,事类相感,祸福之变,发而未萌。太空(生〉阴阳,阴阳生五行,是无从此而有者也。其为无也,则以德[“则修德”亦合]治气,铸金钧声[“钓声”不合],太初七明会于牵牛,汉元年五星聚于东井。上天垂象,列五星为文,其谓五行。或有或无之说,使元微之士以智取之。

李注曰,此正明有五行。若言其无,则又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垂象为文,岂云“无”也?

昙莹注曰,播物之初,孰为之有,太极之后谁为之无。盖有出于无,无生于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疏证]王注曰:“太易未判,万象同体。”即老子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下文则指:自然之气,皆伸展于东南春夏,萎缩于西北秋冬。而其间产生“有”与“无”之状态,皆为物之自然也。从“无”方面讲,“无”不过是入隐而未显;从“有”方面讲,“有”不过是有象而可名目。所以五行是万物之本,气性流行,有隐有现,有败有成,旺者为用。一种事物出现并非偶然,它可以从其他事类相互感应中预示祸福之变,发生于未萌状态。太空生阴阳,阴阳生五行,就是从无而生有也。“无”还体现在诸如“以德治气,铸金钧声”方面。何为德?符合本心、顺乎自然行为即为德,亦就是说一个人遵本心而倚天道,其命运之气则可得以治理。何为铸金?吾国古代大型乐器皆由金属铸成,如编钟。故将铸金代表乐器。古代乐器分五音和七音,五音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七音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个音阶。“铸金钧声”就是同时协调地奏响五个或七个音阶,产生非常美妙又震撼之音乐,此惟有在遵循音阶本性和规律之前提下才会出现,犹如“太初七明会于牵牛,汉元年五星聚于东井”这般壮观神奇。“太初”指《太初历》,施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七明”指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牵牛”即牛宿。“五星”指金、本、水、火、土。“东井” 即“井宿”。整句大意为:铸金钧声就好比汉元年《太初历》实施时,天象七曜(相对七音)相会于牛宿,五星(相对五音)相聚井宿,可谓群星连珠,光芒璀璨,此乃自然规律之体现,可遇不可求也。如此看来上天垂象,列五星为天文,其谓之五行。至于或有或无、忽隐忽现之说,应该由通晓五行玄微之士以智取之。

李注曰,此证明天地有五行之气。若言其无,则又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垂象为文,岂能云无气乎?

昙莹注曰,造物主创造万物之初是如何产生“有”,太极分阴阳之后又如何体现“无”。大概来讲,有出于无,无生于有;在天成日月星象,在地成山河形状,从宏观至微观,不同事物有不同之表现,变化则显现矣。

[新雕]李注曰,<言五行之道,是从无而立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是也。>此证明有五行。若言其无,则天有[“则又有”不合]金木水火土五星,垂象为文,岂云无也?

东疏曰,“其为有”者,前有好运也。“从无立有”者,从恶运中建好运也。“其为无”者, 运气见在其形。“天垂象以为文”者,气象也。人在气象之中。

[疏证]《新雕》李注比《新编》和释注本中李注多“言五行之道,是从无而立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是也”衍句。“像”为“象”异体字。指“四象”出自“两仪”,“两仪”出自“太极”,“太极”出自“无”。若言“无”为虚无,则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垂象以为文,被人们认识,岂云为“无”耶?

东疏曰,“其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者,指前有好运是从无中来也。“其为无也,天垂象以为文”者,其好运变无,反成恶运,亦可从天垂象通过八卦之文观察出来。气见在其形,气象也。人在气象之中,可赋文示之于人也。可见东疏将“有”、“无”两者定义在好运与恶运之范围。此与诸家相比,立意独特。

[万版]此正明五行之气,是从无而立有,故借天象五星以明之。盖播物之初,孰为之有?太极之后,谁为之无?有出于无,无生于有。在气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疏证]万注对徐注将“从无而立有”等同于“绝地而建贵“”解释未加以评价,此从侧面也说明万民英并不认可徐注观点。万注更多是站在李注、昙莹注两家角度来看待“无”“有”之问题。“此正明五行之气”: 之“正明”在上文李注中为“证明”,其余皆引自李注、昙莹注二家注文。“在气成象”可看作“看天成象”,与“在地成形”相通,人在其中就是一个小宇宙。八字则是人与生俱来之宇宙密码,与“形”与“象”环境相配合,成为一张由天地联合颁发之生命度牒。

 

  万版为“天垂象以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