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瞬间与艺术升华——四十二问

 zzm1008图书馆 2022-09-15 发布于上海

二、你能知晓世界摄影流派创作秘密与手法吗?

从尼普斯创造人类第一张照片《鸽子楼》开始,摄影在世界各地开始登场了。一批摄影先行者不断实践、修正、总结和终生努力,把摄影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融合,并提升到一定高度,成为今天“术”的表现和“艺”的深厚基础。它作为一项“视觉艺术”,其真实性和表现力不再使人怀疑。

然而,在当时画家们看来,摄影不过是一项绘画上的辅助工具。画家们利用摄影手段,通过立意构思,搜集素材,充填画面象征性情节,最后合成一幅类似油画的艺术照片,引起人们的赞赏。一些历史性、寓意性、怀古性作品的出现,并参加当时的艺术展览会,引起巨大震动!

这一时期是艺术家创新的活跃期,他们发挥各自个人并带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追求和品格表现,使摄影艺术形成多样化不断向前推进。由于画家、摄影家的素质、胸怀、观点以及生平经历的不同,产生出不同摄影风貌及其众多艺术品格。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与品格有以下十种。

一、绘画主义摄影

二十世纪初,西方摄影领域流形一种流派,绘画主义摄影,又称美术摄影。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在摄影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追求画面的情感和想象。雷兰德的《人生两条路》和罗滨逊的《临终》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主义摄影在艺术上的成熟。他们在拍摄前想好主题,构思画面,画好草图,然后用模特安排场面。再通过暗房后期加工制作,达到画面布局的完美性。把纯机械纪实性功能,引导到创造性艺术领域中来,强调艺术素质和修养;强调艺术审美与理想;强调个人的意欲性。雷兰德的《人生两条路》,以道德寓意为题材,模仿拉斐尔的绘画风格,采用多底合成方法进行创意制作,作品的意义在于能在艺术殿堂与其他艺术品鼎足并立,证明摄影也是一项艺术。这幅作品构成颇具诗意,左边是勤勉,右边是享乐,中间是悔恨。罗滨逊的名作《临终》,则是表现将要咽气少女身旁家人的悲哀画面。是由五张底片集锦而成,这些拼接洗印的照片,当时被称为“绘画性摄影”。这种所谓新型的“罗滨逊法”,几乎脱离了原来的摄影术。在制作技术上,雷兰德把每一张底片都直接晒在同一张洗像纸上,而罗滨逊则使用美术拼贴和集锦的方法。两人的拍摄作风和制作手法显然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罗滨逊还出版了一本《摄影画》的书,颇为风行,对当时摄影艺术表现影响很大。我国摄影家郎静山,就是追求画意摄影的先行者。他的《松鹤长春》和《湖山胜揽》集锦名作,达到了追求尺幅之中,成影于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

图片

    绘画主义摄影罗宾逊的《临终》作品

  二、印象派摄影

西方的印象派摄影,又称仿画派。其口号是:“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他们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追求照片軟调效果,追求朦胧的艺术表现。不仅采用软焦镜头拍摄,同时运用画笔、铅笔,在照片画面描绘,改变照片影纹层次,作品失去摄影特点。成为印象派在摄影领域中的一种“仿画”表现。

1903年,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以罗丹两尊雕塑杰作,制作成一幅印象主义集锦照片,题名为《雨果和沉睡的人》,画面表现极为成功,为印象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照片既有插图性摄影内涵,又有仿画写意式的表象,被称为绘画与摄影相融合的一种流派展示。

印象派摄影作为绘画主义的一个分支,到1914年前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就结束了它的兴盛时期,如《拥挤的人群》、《在草坪上》就是印象派摄影的代表性作品。

图片

印象派摄影罗伯特·德马奇的《拥挤的人群》作品

三、写实派摄影

写实派摄影家路易斯·海因有一句名言:“我们要揭露那些应加以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其艺术观就是敢于正视现实,反映人生。他认为摄影应具备“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一些细节应具有“数字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其它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写实派摄影,强调照片的真实性,强调摄影的现场感!罗杰·芬顿的战地摄影、路易斯·海因的意大利《埃利斯岛的移民》等摄影,就是写实派这一时期的奠基作品。写实派的摄影宗旨和拍摄手法,对世界新闻与写实报道影响极大。我国王小亭的《战火中儿童》、沙飞的《战斗在古长城》、吴印咸的《南泥湾》等作品,就是借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在摄影中的表现。

图片

写实派摄影路易斯·海因《埃利斯岛意大利移民》作品

四、自然主义摄影

188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黙生在他的《自然主义摄影》一书中提出:“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提倡创作要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摄影家要靠感光材料做记录,没有必要借鉴绘画。摄影艺术采用自然环境中的题材,通过取景、构图、用光、调焦直接记录现实。这是摄影家摆脱绘画桎梏,发挥自身创作特点的开始。但自然主义摄影家追求刻画现实细节的“绝对”真实,忽视对生活本质的挖掘与提炼,不注重艺术创作的概括性和形象典型性塑造,导致作品表象肤浅与生活拉不开距离。但有一条值得肯定,就是提倡摄影不应采取人为的摆拍和虚构。他的作品《收获》、《采集睡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的不干预对象的宗旨,对后来摄影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片

自然主义摄影彼得·亨利爱默生的《收获》作品

五、纯粹派摄影

二十世纪初,纯粹派摄影创导者,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提倡发挥摄影自身特性,不借助其它造型艺术媒介,用纯净的摄影技术、技巧创造美感画面。不仅要使照片达到高度清晰,影调丰富,纹理清楚以及形象表现等品质外,还要追求一种光、色、形、纹等所谓的艺术品位。强调用写实手法,反对摆拍和人为的修饰,追求尽可能清晰的焦点,宽广的景深范围,大尺寸画幅拍照,大底片直接印象等。摄影家科班的《俯视纽约》、保罗·斯特兰德的《白马》等作品,前者追求新颖宽广构图的独特造型记录,后者则是反映“纯粹”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它的出现增进了人们对摄影特征和表现技巧的探索。今天,我国一些摄影家继承纯粹派衣钵,利用大画幅追求光、色、形、纹摄影品质,可见一斑。

图片

纯粹派摄影保罗·斯特兰德的《白马》作品

六、新即物主义摄影

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新现实主义和新客观主义摄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流派,他们的宗旨是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寻找美感,需要正确观察事物的眼睛,需要纯净的摄影技术操作,采取近摄和特写等手法,塑造事物主体形象,精确地、如实地刻画对象的表面结构;客观地、正确地再现事物,揭示事物的自然本质。他们的这些美学观念和观点广泛地影响了世界摄影,促使人们对摄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单纯追求审美虚幻的摄影拉现实生活中来,产生了不少的人物肖像、社会生活、自然风貌等好作品。他们的理念与创作手法对今天摄影人在生活寻找美点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如奥格斯特·桑德的《马戏班子》和爱德华·韦斯顿的《人体》等。

图片

新即物主义摄影奥格斯特·桑德的《马戏班子》作品

七、达达派摄影  

达达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文艺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摄影流派。他们否定理性传统文化,宣扬摄影艺术与美学无缘。崇尚虚无境地,摒弃艺术审美关联。利用文字与图像拼集,运用暗房剪辑加工,创造出表达自己意念的景象组合。它的代表人物菲利普·哈尔斯曼的《达利的骷髅画》,就是利用七个女人裸体构成的图像组合。画面可视形象不再具有自身意义存在,成为某种意念的构成元素。如约翰·哈尔菲德尔的《阿道夫吞金吐呆语》、《希特勒的和平鸽》等作,就是暗房技术剪辑加工的影像作品。缺乏审美趣味,注重表达主观意念,追求一种怪诞式、讽刺式、漫画式的艺术效果。

图片

达达派摄影约翰·哈尔菲德尔《希特勒的和平鸽》作品

八、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们的艺术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索过的“人类心灵世界”。主张现实与非现实在作品中共存,用写实手法表现非写实现象,创造一种现实中的合理性和非现实的荒诞画面。

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的《女人》作品,画面运用超广角变形,用光、构图比较怪异,并采用黑白两级的高反差表现,画面富有一定的创新和意蕴,被称为具有典型性的超现实主义名作。强调暗房后期技巧的重要性,有时用6—10台放大机进行操作。或叠放、或拼凑、或细部刻画、或任意夸张,追求一种现实与臆想,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境界。当时曾名噪一时。

图片

超现实主义摄影比尔·布兰特的《女人》作品

九、抽象派摄影

抽象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等国出现的摄影流派。抽象派摄影家主张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否定摄影艺术是以可视的艺术形象来反对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点。他们主张以绝对的抽象性语言塑造画面,追求一种最富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摄影世界。为达到一种“光图画”艺术效果,采用剪辑、集锦、中途曝光等暗房制作技术;拍摄时震动相机,使底片结像产生模糊;采用多次曝光达到重影,来改变画面表象结构等手段,营造出一种变异新奇的画面。如安德烈·凯尔泰什的《变形》和安得利·克泰兹的《扭曲》等作品,成为颇受人们喜爱的抽象摄影杰作。

图片

抽象派摄影安德烈·凯尔泰什的《变形》作品

十、主观主义摄影

主观主义摄影又称“战后派”,比抽象派更为抽象的一种摄影流派。创始人德国的奥特·斯坦内特认为:“摄影不应成为机械的写实主义,应追求主观摄影的人格化、个性化,提倡发挥自己的创造个性,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创造性艺术”。强调摄影手段、艺术语言的重要性,营造平面构成,改变客观物体,简化被摄物体影调,将平凡关系改变成强烈的视觉效果。或采用连续闪光,或选用多次曝光,或借用“蒙太奇”手法,把时间空间概念转化,营造所谓自我“意念”作品。美国摄影家埃米特·高因的《无题》作品,画面充满神秘、隐喻的哲理。主观主义摄影家虽采用独特宽广画面,重视技巧、重视图像表现,但作品往往使人费解,难以驻足。

图片

主观主义摄影埃米特·高因的《无题》作品

正是:

镜中瞬间宜纵横, 精心熔铸是征程;

借鉴流派出思路, 吸收技巧入镜新。

前师之功有妙趣, 后者脱胎自通神。

悟法必变藴佳构, 写景探境攀高峰。

 图片

陈宝生,黄河碛子,国家一级摄影,1939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祖籍山西碛口。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现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当杰出摄影家,著名书法家,知名作家。是获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8年他的“龙马精神、黄河豪情、黄土地风情”系列作品,应邀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节,20幅作品排名第一位,引起轰动。法国《世界报》曾以巨幅刊出其作品,评论曰: “他取景极其精心,诗意气氛,大有黑泽明(Akira Kurosawa)与施素·德美(Cecil B. DeMille)之风——陈宝生与黑泽明、施素·德美太不可思议了!”

他的作品追求摄影“散点透视”风格。被中外摄影名家评论为“中国当代的徐悲鸿,摄影界的画家,暗室里的魔术师,海市蜃楼的雕塑家,独一无二的影像建筑师等。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摄影的先行者,先后近百年,左右千万里,中国还没有人在这一表现领域里匹敌……”。

他是首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得主。曾在1987年、1988年获得“富士杯“和“柯尼卡杯”全国摄影十杰。他作为中国十大摄影家作品曾在90个国家展出。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参加了60多个国家的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294幅,获世界黑白摄影排名第14位。作品《集市上》、《甜蜜的春天》、《黄河救护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2届亚洲、太平洋国际摄影最高奖,亚洲文化中心奖,国际卫生组织贡献奖。60年来共获国内外摄影奖200多项。在法国、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内外举办过30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发表各种艺术论文一百多篇。先后出版艺术文集、理论专著、摄影教材、各类画册等近50部。被称为中国当代有作品、有理论的摄影艺术大家。

2012年退休后,在长春《电影文学》杂志上发表电影文学剧本《决战陕北》、《河魂》、《呼啸的双锁山》、《安边起义》等五部,其中《三边红日》已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画出以毛泽东转战陕北为题材的“红色文化故事画”90多幅,已出版发行。

由于家庭影响,酷爱书法艺术,先学柳,后学颜,继而主攻汉隶,特别是行草自成一体。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书法作品被全国三十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2018年12月——2019年5月,应加拿大、美国的邀请,带着“陕北风情”、“画意山水麻黄梁”、“大地风貌上盐湾”等系列作品150幅,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巡展,分别为多个艺术团体和七个大学作了专题艺术讲座,收到热烈欢迎,产生了超语言超国界的共鸣。他以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直窥艺术堂奥,为中国和世界影坛做出了贡献。

年逾八旬的陈宝生,依然活跃在摄影第一线。现在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陕北榆林农村,以设立工作室的方式,常年驻村,进行文化艺术扶贫,为建设麻黄梁、上盐湾等陕北美丽乡村发挥自己的余热。

 

                  转载须征求作者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