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修行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修行,就是在事上的磨练,磨自己的性格,去除对他人的种种猜测、妄想、嗔恨、埋怨等等。每每在起心动念的时候,需要把握种种情绪的状态,善的美的留住,恶的丑的去除。不必注重外在的形式,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的美丑善恶。

        你若用心,基于善良和美好,一切嬉笑怒骂都是修行;若不用心,任由妄想颠倒,所谓的外在品行就是造业罪恶!

        解脱不是由他人帮助来实现,而只在于修好自己的心。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下面两句话让我感触颇多: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

        功利心重,所做的事情,便偏向于求名利、求平安、求福禄、求无灾病等。即使行善,也是有所求。所求为一己私利,便是人欲;所求为大家公益,才是天理。

        有“端、曲”的区别。端、曲为起心动念时的状态。以当兵、读书二事来解析。

        当兵是一件光荣的事。对于为何当兵,A志向是想当将军,可谓志不在小。B志向是保家卫国,让人肃然起敬。当将军为名利,谓之曲;保家卫国是使命担当,谓之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俗人读书求光耀门楣、升官发财,谓之曲。周恩来十二岁时就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谓之端。

        执一颗端心,便如射击瞄准靶心,射出必正中靶心。揣一颗曲心,便如射击偏差靶心,射出必差之千里。由此而知,凡起心动念处,端、曲应该分明。

         所以,对于烧香拜佛许愿、捐款行善祈福之类行为,若是怀一颗“曲心”,便明白了开头那句话:阎王必不怕和尚,菩萨定不是贪官。于是乎,那些“貌似”的好人,定不长寿,也不得好报。

         自端初心,正己之始,便是修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