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人话语,只是一件外衣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人间忙碌,红尘纷乱。原因之一,就是在乎了别人说的话。要么是因为不说真话,要么是只说虚话。或者是话中带胡哨,或者是词里难达意。反正是和他人说的话较上真了,然后和别人不断闹别扭,跟自己持续过不去。

        嘴里说出来的话,真的那么重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口头表达是日常生活中沟通的重要方式。人,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便用一生不断的在说上下功夫,力求能说、会说、善说。以期能够随自己的心愿想多说就多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达到天花乱坠、口吐莲花的境界。

        说话,是人的一种需要:表达情绪,显示主张,表明态度,寻求答案等等。以上种种目的、企图,都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实现。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语言本身,并不具有情绪、主张、态度、答案等的要素,这些都是说话的人的内心的表达。内心的欲求使用了语言这个工具,语言起到了载体的作用。

        可以尝试分析一下:小孩子是非常直接的表达,比如“我想要棒棒糖”,没有任何粉饰。大人因为社会阅历、人生经验、以及不断增加的精明,便有了不同。始终避免提及的事,语言上总是转移;始终想提起的事,语言上总是往上靠。自己熟悉的东西,说起来头头是道,急于想探究的事情,便闭上嘴巴、耳朵支棱了起来。配上神秘的表情,显示自己说的是机密;轻描淡写的语气,体现自己的无所不知。等等。

        我想到了人身上的外衣。

       穿衣服,原本是为了遮体、防寒。后来发展了,又增加了装饰、美化。再后来,为了体现个性、时尚,再后来,也就是所谓的现代服饰,是为了显示身体的曼妙。我想,如果真要显示身材,要这衣服干啥?直接脱去就是了。

        语言和外衣的作用是一样的。衣服会装饰自己,语言也可以自吹。为了迎合权贵,穿正装衣服以表示尊重;为了表达刚直,语言正气凛然。为了突出别人,衣服低调一些;同样为了突出别人,自己的语言就要少、要短,配上低嗓门。衣服为了遮丑,语言需要撒谎。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语言如衣服一样,处处显示自己不同凡响。等等。

        二者都是表面现象。

        有一个成语:口蜜腹剑。说的是一个历史人物:李林甫。这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宰相。在掌握大权前,为人低调,谦虚谨慎。当了宰相后,就开始露出了本性,不断打压异已、残害忠良。人们根据他的行为,送他“口有蜜、腹有剑”,意思是嘴上说的非常甜蜜,但内心里却是坑人害人的。他嘴上的蜜,如同谦虚的外衣一样,都是糊弄人的。

        有句俗话:脱下衣服看人。一个人,是胖是瘦,是白是黑,需要把外衣脱掉才知道。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意思,需要把他说的话认真剖析才明白。我们不能被漂亮的外衣所迷惑,也不能被嘴上的话语所左右。语言无所谓真假,探明白内心即可;话语不需要好不好听,意思表达清楚就好。

        皇帝的新装,人们的眼睛并没有受到欺骗。之所以被欺骗,是因为人们的心迷失在了“自己也能看见”。一个人说的话,人们的耳朵并没有受到欺骗。之所以被欺骗,是因为人们的心迷失在了“自己已经听懂”。语言本身没有对错,错的是自己识别真相的心。

        天下的事物都是一样的道理,不论衣服、语言、还是文字以及其它,都需要我们从具象中理解抽象,从表象中看到实相。“得意忘形”,是“得其意会、忘其形骸”的简述,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云雾见青天。

        他人的话语,不需在意真假否、中听否、华丽否。唯如此,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