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篮打水的启示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中国有句俗语: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所选用的工具不对,当然就是白费力气,无功而返。出处是唐朝的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有人将这句话的意思引申了出来。其中有一个故事:一个爸爸让自己的儿子用竹篮子去打水。这个小男孩从井中提上竹篮后,只有水滴。第二次打水,快速提了上来,只有一点点。第三次,还是一点点。这样劳动了半天,用竹篮打的水还不到一碗。小男孩垂头丧气。他爸爸说:你好好看看你的竹篮子,是不是比以前干净了?小男孩说是的。爸爸告诉他: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可能不是你开始所期望的。


我有另外的理解。


“竹篮打水一场空”,与“小男孩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是不一样的两句话。二者的行为主体不一样。小男孩用竹篮打水,这是小男孩选用的工具不合适,错误是小男孩,而不能怪竹篮。小男孩才是行为主体。“竹篮打水”,行为主体是竹篮,竹篮去打水,打不上来水是必然的。这个错在竹篮自身。

那么,回头看上面的两个故事,就发现结果刚好颠倒了。竹篮自身不是打水用的,用竹篮打水,恰是用自己的短处:到处是漏洞,处处是不足。


因此,我们便知道:竹篮打水的启示,那就是自身漏洞越少、不足越少,成功就越近。而如“小男孩用竹篮打水”,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认识,尽可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并用其长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