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17谈中国商业竞争环境与商业文化

 新用户84784301 2022-09-15 发布于广东

1、中国的商业环境与投资环境存在惊人的相似性和群体行为特征,这背后是中国社会文化、历史文化、行业文化、财富自由效应、创业光环、过度自信等内外部因素共同造就的。

2、中国的商业环境往往会出现一个典型现状:当发现某一个行业的需求爆发、某一个赛道风口出现后,除了本身深耕在该行业的创业者们,还会出现各地都的一般跟风创业者,背后有大量的VC和PE机构在推动后续以模仿为主的公司成立,而不是以差异化和细分化的公司

这就再度会出现一个现象:

出现大量企业业务同质化、战略同质化、市场同质化,甚至连打法都是同质化,客户都是一样的C端或者B端的客户,但是看起来都毫无差异化,

简单举例:游戏行业无数的抄袭作品和换皮游戏,本地生活赛道团购网站的百团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快递行业的低端价格战,光伏组件行业的产能大战,当下就要发生的硅料行业的产能大战,磷酸铁锂赛道蜂拥而至的外部玩家大战。

这背后会导致:

资金过度涌入导致赛道过于拥挤,产品同质化,最后在行业尚未成熟或者刚刚成熟的时候,导致惨烈的客户争夺战和价格战,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考验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最终只会剩下头部的3-5家企业,甚至部分行业是全中国有网络效应的,只能剩下2-3家。

共享单车剩余膜拜、哈喽;团购剩余美团和点评,最终合并;直播网站剩余斗鱼和虎牙;

3、我们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在商业环境中会出现无数次的轮回,在很多行业都会出现如此的“创业羊群效应”,难道后续的创业者看不到创业的时候已经有大量的头部玩家在前面,甚至已经有比他们更加厉害和勤奋的人做得比他们大很多,与他们竞争,自己优势并不大,甚至连时间的优势都没有,还回去选择创业呢?

4、第一个原因,产业和行业需求爆发的资本与创业者本能的跟风效应。在行业需求刚刚起来的时候,所有看到风口的人,都会想要去站上风口,赚未来确定性的收益;资本想要搭上未来行业需求的顺风车,因此创业者与资本一拍即合。而后来的创业者也看到了机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也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也会出发,拿了痛失头部项目资本的钱。

5、第二个原因,创业者的模仿学习能力过强,而创新、差异化能力不足。我们对比中美欧的创业者,会发现中国的创业者强于模仿,擅长亦步亦趋,也擅长用996的勤奋和决心来弥补别的方面的弱点,但是却弱于创新,弱于批判性思考,比较少具有敢为人先,鹤立鸡群的独立精神。

这或许与中国比较标准化的教育体系有关,义务教育、大学的标准化教育,而比较缺失一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土壤,高考筛选出来的也是一大批擅长与做题和考试的学生,这样培养出来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但是在创新思考上,有一定的缺憾。最终会指向,创始团队没有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没有思考过,这个赛道巨大,是不是有必要与前面的玩家做一样的市场;是否可以差异化满足大需求中的差异化的需求;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场,做到局部市场的领导者,而没有必要在大市场内与所有对手竞争;我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很好地批判性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却不思考,只是看到一个所谓的“需求巨大”的果子,以为自己大干快上就可以成功。

做正确的事,一定是优先于,把事情做对。

6、第三原因,行业特征导致行业天然加剧内卷化,而不是天然的抑制竞争。在部分行业中,因为具备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客户绑定效应等,都会加剧内卷。比如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赛道,因为天生都是赢家通吃,因此一旦选择了这个赛道,最终归属就是扩张业务范围和规模,一旦所有玩家都扩张规模,战争都不可避免。部分消费行业,比如鲜奶、餐饮等,都有鲜明地域特征,这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因此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都各自在区域内做生意,稳妥的赚钱。

7、前文论述了中国的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与同质化的企业内卷,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但也有一个好处:

经历了残酷的商业厮杀,只有最头部企业的,最优的产品、最雄厚的资金、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稳固的客户关系的企业才能活下来,活下来后就可以享受未来短则10年,长则20-30的产业周期红利。

当年03-07年打的昏天黑地的空调企业,阶段性的产业大战最终走出了格力电器与美的两个寡头企业,20-24的锂电池行业企业也会走出2-3个头部企业。阶段性的产业大战,最后必然是剩者为王、胜者为王。

一级市场主要投的是行业、创始人和团队,是不确定性导向的赔率优先体系,而二级市场投的行业、企业和战略,确定性导向的胜率优先体系,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预测哪个公司可以成功,而是跟踪哪个公司可以成功,最后与胜者为伍,与强者为伍,享受后面的高壁垒、稳定成长的红利,当然估值不要太贵。

8、资本在整个产业大战和大浪淘沙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也有限。资本只能加速一个企业的成长,或者延缓一个企业的衰退,但是却无法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一个企业的命运就犹如是一个人的命运,在创始人、创始团队创业的时候,就决定了一部分;在企业走向关键关口的时候,又决定了一部分;行业的运气和其他原因决定了部分。

资本能够决定企业命运的部分太少太少,投资人也不要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一个企业老板的想法,如果他因你而改变,那么大部分要归功于老板自身的批判性思考和,而不是资本的助推作用。

9、附录是我摘录的有趣的描述两类中国式成长的企业。

附录1:精彩文章共欣赏1《一种庞式特征的成长型牛股》

有一种类型的中国特色成长股,不是茅台那种。他们一般是B2B模式的。最终的商业可能没有自由现金流。却会是大牛股。

第一步:小规模上市

融资,不管是体系内的还是体系外的,体系内就是再融资,体系外就是大股东股权质押。

第二步:融资后扩张资产负债表

补充资产负债表或者应收账款 B2B模式,大股东初始股权比例要高。

第三步:收入

获得毛利差或者应收账款,关键是维持增长的长时间斜率,做几个季度的成长,变成机构青睐的成长股模型定义的龙头股。可以方便线性外推估值模型。

第四步:融资

只要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不被破坏,利润表的斜率不掉链子,或者股价不能下跌,估值不能塌陷,融资能继续,就能持续。

第五步:减持

高点会有减持的,在景气度最高的时候。一般这个时候会有大量同类型企业上市。

第五步:崩盘

还没有出现任何的时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下跌。

跌着跌着,资产负债表出问题,或者同类公司太多,估值下降,融资不划算。

典型公司:

金螳螂、三聚环保、苹果电子链、地产、CXO、碳中和。

一般跌下来PE都很便宜,别乱抄。^_^,毕竟是假钱报表。

好一点的企业是有经营现金流,差的连经营现金流都很难维持。

有经营现金流并跟利润匹配的是可以参与的,难得糊涂啊。

一般都会是牛市的大牛股的。

而且公募会喜欢这种公司,比如当年HX基金就很喜欢类似三聚环保、神雾环保啊,因为业绩确定啊。

最近有点多产,哈哈,因为我是环保、金融研究员出身,论做报表,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你要多少利润表,我们给你多少啊,只要你给我融资,让我扩充资产表就好。减持的时候,帮忙接盘一下。^_^

如果进入熊市,市场会从利润表质量开始苛刻要求。

首先:亏钱的,市场就不会估值了,首先抛弃。

其次:然后是利润跟经营现金流不匹配的抛弃。

最后:只看那种特别硬的公司,增速慢一点没有关系,只要便宜是真钱、高分红就行了。

现在市场在哪种阶段,大家应该看的很清晰。

不过中国特色成长股,真在股市最便宜的时候,熊牛转折的时候,别忘记找点新的庞氏特征的公司,这就是所谓的新赛道,还会把上面轮回一遍的。相信我,金钱永不眠,还会持续的

附录2:精彩文章共欣赏2《A股本质:融资为核心诉求的增速斜率大逃杀游戏》

融资获得增长是A股的核心:股民掏钱,企业家扩产以及技术升级完成各个产业条线的进化。

因为大部分企业的最后命运都是没有自由现金流和增长的僵尸企业。

整体是类似大逃杀游戏,体系的设计者是类似北野武老师的角色:

在所有股票当中进行增速排序,如果没有增速,就会掉入陷阱,融资的游戏你就参与不了。行业增速、供需不平衡的涨价、订单的增长、行业增长的二阶导预期、管理层展望和大股东行为,是重要性依次排序的因子,然后结合市场反馈的因子,玩接力赛。如果市值带不动了,就算有增速,这个游戏也会中止。

牛市就是因为熊市的去产能,供需变得紧平衡,资金充裕,多数企业得以融资滋养成长。

熊市就是因为牛市的资金充裕和产能的扩张,供需失衡,资金枯竭,只有少数企业能得以滋养或者不需要外部资金的企业能够成长。

每个阶段体系的设计者只能让少数企业得以融资成长,就是阶段性体系中能够成长的局部力量。

明白这个道理,就明白大部分企业不能等待,值得等待的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这些企业才是时间的朋友,大部分是时间的敌人。过去亏钱的教训都是等待在错误的事情上。要尊重事实,财报数据和真实商业逻辑,亏钱都是亏在希望,亏在内心的希望映射而不是真实世界。再看看,再等等,都很昂贵,这是这几年最大的教训。

美股市场是另外一场游戏,开始也会提供资金养人,但最后不能提供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光有成长也会被市场淘汰。指数成分股都是赚真钱的公司这是跟我们市场根子上的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