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摘录】 ·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最要。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 ·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与人民亲近是“做人”的第目的一步,与万物亲近是“格物”的大门口。 ·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主张以国术来培养康健的体魄,以园艺来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来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来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 ·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1.科学的观察与诊断;2.饮食的调节与改进;3.预防疲劳的休息;4.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 ·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1.“一”,“专一”的一;2.“集”,“搜集”的集;3.“钻”,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4.“剖”,“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5.“韧”,坚韧。 ·对于工作的几点意见:1.“站岗位”。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2.“敏捷正确”;3.“做好为止”。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 ·我们对于一件事能够专心一意的研究下去,必然能够有一旦豁然贯通之时。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 【若有所思】 第三编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五种素养,第一种素养是“康健的体魄”,选了《学问之要素》、《这一年》、《每天四问》三篇文章和《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诗歌。 固然,从所选的内容来看,并不完全是讲述“康健的体魄”的,但陶先生将其列为“职业素养”第一条的做法,令人感慨万千。 翻阅手头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文章、书籍,所罗列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无非都是诸如“热爱本职工作”、“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知识”、“高效的教学能力”……等等,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谈及教师的身心健康。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谈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是“职业”,而忘记了,前面还有两个字“教师”。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其余的一切,无异于白谈。 学生时代,曾遭遇师范班主任在开学之际,和班干部讨论新学期各项事宜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倒下;工作之后,有同行因急病倒在了办公室……这或许只是个例,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是因为疾病的缘故;并且,谁也无法准确保证,这是由于职业因素所导致。但这也在警示我们:作为“教师”,在承担“职业”之前,首先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存在的,而作为自然人的“教师”,身体构造并不会因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类的而有任何特殊之处。 所以,咱当老师的,千万别把自己当做百变金刚或者无敌超人,就算是春蚕,也得先活好了,才有吐丝的可能。 2016.8.19 图书信息 作者: 周洪宇 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