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不一样的夏洛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夏洛克?或者说,夏洛克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还是柴静那句话说得好—— 这世上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 东篱 ![]() 文 / 东篱 《夏洛克是我的名字》是英国霍加斯出版社致敬莎士比亚系列中的一本,书的腰封上有“新《威尼斯商人》剖白经典吝啬鬼形象——布克奖小说家对莎士比亚经典喜剧的新锐重构”的重磅介绍,也就是说,这本书中的“夏洛克”并不是那个最近很出名的神探,而是莎翁《威尼斯商人》里面的那个夏洛克。而这本书的目的是——要颠覆夏洛克以往的形象,给我们呈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夏洛克。 那么,问题来了。 ![]() NO.1 夏洛克是谁? 品名:夏洛克 主要成分:犹太富翁 产地: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本文根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6月第1版朱生豪译本) 性状:贪婪、吝啬、狡猾、残酷…… 临床表现: ①贪婪:夏洛克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商人,唯利是图是他的本性,在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向他借钱的时候,他讲起了雅各和拉班的故事,他迫切希望自己的金子银子也能“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当法庭判决他的财产一半归安东尼奥一半充公之后,他说“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很典型的视财如命的形象。 ②吝啬:第一幕第三场里,夏洛克第一次出场,出场就是一连串追问——“三千块钱,嗯?”“三个月为期,嗯?”“安东尼奥签立借据,嗯?”,这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定要放了心才敢把债放出去”。他因为嫌自己仆人吃得多而最终把他赶走,他出门前对女儿杰西卡反复叮嘱,看得出来他眼里只有自己的财产,对谁都不放心。女儿出走之后,“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他更痛心的是自己的财物而非女儿。 ③狡猾:在夏洛克答应借钱的一系列过程中,完全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十分工于心计的人。听说由安东尼奥担保,他首先想到他的财产并不稳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决定要和安东尼奥谈谈的时候,他软硬兼施,提出了找公证人签约、以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作为不能到期偿还的处罚这样的条件。 ④残酷:当安东尼奥遇到意外无法按期还款的时候,夏洛克露出了他残酷的一面——坚决地要求必须按照契约执行,即便是公爵出面求情也毫不买账。 P.S: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不愧为经典,尤其是“培拉里奥的信件”和穿插其中的诗句文采斐然,将中国文言的韵致巧妙地渗透到剧本中且毫无违和感。 ![]() NO.2 夏洛克可以怎样洗白? 这样的一个“夏洛克”,怎样才能洗白?在打开《夏洛克是我的名字》前,先尝试自行猜测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去颠覆以往的形象,因为带着这样的目的去阅读《威尼斯商人》,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很不一样的感觉——照理说,夏洛克完全是个反面形象,应该让人咬牙切齿深恶痛绝的,但实际阅读的时候,对他更多的却是体谅: ①身份。夏洛克是个商人,追逐利益是商人的天职,这就和医生要行医老师要上课司机要开车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夏洛克挖空心思地逐利,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很称职的商人。安东尼奥不要利益吗?错了,所谓“利益”并非只有金钱这一种表现形式,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安东尼奥的做法,获得的利益是稳定的客户和友好的合作伙伴。 ②遭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可恨之人,也一定有可怜之处,从整个故事来看,夏洛克身边缺乏一个重要的人物——妻子,当一个男人失去了妻子,父兼母职把唯一的女儿拉扯长大,期间一定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但这个女儿给他的回报却是背叛和离弃,他又如何能不对安东尼奥等人恨之入骨?如此看来,他的很多行为似乎都可以理解、原谅了,他也是个可怜人! ③法律。夏洛克最令人讨厌的地方,是故事高潮时他对安东尼奥咄咄逼人的态度,非要割下他身上的肉来。表面看去,显得他太没有同情心,可是,换个角度来看,他的坚持,何尝不是法律本身存在的意义——如果法律可以因为同情而例外,那么法律又有何作用? ![]() NO.3 夏洛克是怎样洗白的? 那,作者究竟是如何颠覆这一形象的呢?还是走进《夏洛克是我的名字》这本书里去吧! 原本以为,这本为夏洛克洗白的书将会和流行的翻拍经典一样,换一班小鲜肉按照原来的故事情节重新演绎一遍,并根据剧情和人物塑造增加若干细节——否则,也没法把67千字变成203千字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布局独具匠心——让夏洛克亲眼看着一个与他类似的故事上演:故事里的西蒙·斯特鲁洛维奇几乎就是现代版的夏洛克,母亲刚过世一年左右,妻子卧病在床语言功能都已经丧失,叛逆的女儿与人私奔……他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在母亲的墓园里,他遇到了夏洛克(这是穿越?还是吸血鬼?或是长生不老?有些难以适应这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夏洛克和他一起回到家里,两人对斯特鲁洛维奇面对的问题的讨论甚至争辩成为了这本书中最核心的内容,而在一次次的言谈中,夏洛克的内心世界逐渐向我们敞开——原来,你是这样的夏洛克: 关于这场交易,“要是你明知自己一旦违约,某人真会挖走你的心脏,那你还会跟他签订有效合同吗?你敢偷这种人的东西吗?还偷的是珠宝?还把他的女儿夺走?还在大街上啐他?即便是滥杀无辜的嫌犯,都比我活得更有尊严,还更让人忌惮。”(P170);“我们做这笔交易,毫无疑问都应该负起责任。做生意就必须担责任。”(P172);但“他以商人的傲慢,放心大胆地做下这笔交易,更以外邦人的傲慢,完全无视与他交易的犹太人”,这怎能不让人愤慨——“既然你蔑视我,那么,就请你准备面对后果吧,那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与我的人品无关。”(P145) 而交易的结果,是“他们救下了自己人,还在众目睽睽之下骗光了我的钱”“荣誉属于他们,胜利属于那位商人”“他们满口慈悲,实际上却实施了残忍的复仇”(P85)“我这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还是在实现他们的期望?”“我差点儿就成全了他一直刻意营造的悲情形象。”(P146) 是的,“一个人只要坚信自己是在替天行道,那他可什么暴力手段都使得出来。”(P173)很多时候,“好人”为恶往往更加残忍,更令人难以察觉。 更高明的是,夏洛克(或者说是作者)并未局限这一件事本身,而是将事件放置于犹太文化与基督文化的冲突中去看待。与原来的故事不同的是,故事中的“新夏洛克”(斯特鲁洛维奇)最终得以满足那类似“一磅肉”(割礼)的条件——然而,“胜利”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荒唐和悲哀——“这场胜利一文不值,输赢都同样荒谬”。 P.S: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出作者对原著的致敬,最明显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几乎都能找到对应,并且在原有形象上做了提升。其次是散布于书中的莎士比亚原文句子,完美地与本书融为了一体。此外,还有很多细节,如普鲁拉贝尔的父亲过世前留下三个“性格测试题”,要求凡是有意与她同床共枕的人,必须先接受测试,而普鲁拉贝尔的三辆车(大众甲壳虫,宝马阿宾娜,保时捷卡莱拉),都对应了原著中的那“三个箱子”;普鲁拉贝尔质问巴纳比“你跟我发过誓的,说到死都要戴着它(戒指)”(P207)、私奔的比阿特丽斯给情人葛兰顿买了只玩具猴子(P234)等等也都看得到原著的影子。 ![]() 最后,是两个没有读懂的疑问: ①书中对应原著鲍西娅的人物,为何要取这么长的一个名字?(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克娄巴特拉·美好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克里斯蒂娜) ②小说一直以数字序号作为章节标题,但到了最后一个部分时,标题是“第五幕”,这是不是作者有心弥补夏洛克的遗憾?——“这部戏没有第六幕,而我甚至连第五幕都没有”(P53) 两个不一样的夏洛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夏洛克?或者说,夏洛克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还是柴静那句话说得好—— 这世上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2017.7.6 图书信息 ![]() 作者: [英] 霍华德·雅各布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