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东篱 ![]() 整体而言,《熊镇2》和第一部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1.依然觉得前半部分读起来有些拖沓,但到了故事过半的时候,就会深陷其中,大有不一口气读完不罢休的感觉。 2.依然采用了不同场景不同人物轮番“闪切”的叙事方式,精细刻画出了小镇的芸芸众生相。 3.依然以细节取胜,“读第一遍,有100处细节征服你;读第二遍,又有100处”。 4.依然围绕冰球这项运动,写尽了人心和人性,写尽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需要面临的一切抉择和思考”。 不同的是,构成第一部故事的核心是“一个女孩的创伤”(玛雅),而第二部则是“一个男孩的秘密”(班杰),正如两本书的封面,一本是背着吉他的女孩背影,另一本则是抱着冰球的男孩背影。 ![]() 第二部的书名还增加了个副标题——我们对抗你们。故事里写了很多不同的“对抗”。 熊镇与赫德镇的对抗 在第一部的故事里,无论是冰球场上的比赛,还是对未来发展机会的争夺,熊镇和赫德镇已经成为了“敌人”。 而随着凯文事件的爆发,熊镇冰球队的众多主力转会赫德镇,投资商也随之移情别恋,熊镇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赫德镇的对抗更加激烈,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体育与政治的对抗 冰球从来只是冰球,体育从来只是体育,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是体育总监彼得一直信奉的真理。 可是,当熊镇冰球协会弹尽粮绝面临解散的时候,当体育本身再也无力回天的时候,面对理查德·提奥伸出的具有很明显政治目的的橄榄枝,彼得是否愿意抓住这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个体与群体的对抗 当不同的阵营已然出现,当“你们”与“我们”的界限如此分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是被洪流裹挟顺流而下,还是要坚持自我逆流而上?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也都要、承担选择的结果。 ![]() 如果巴克曼在这个故事中,仅仅写的是两支球队一决胜负、两个小镇你死我活的话,固然会很精彩很刺激,但,不足以动人。 《熊镇2》真正打动人心、令人震撼的,恰恰是那些在对抗中出现的包容和接纳。 当“娘炮!婊子!强奸犯!”的吼叫声在属于赫德镇看台区不断响起的时候,一个穿着红衬衫(代表赫德镇)年轻女子却离开了这个区域,选择了另一个地点观看比赛。她对赫德镇冰球协会的喜欢,绝不亚于那群吼叫的人,可是,她不愿选择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对手。 而在看台另一侧的一名身穿绿色T恤(代表熊镇)的男子,立刻买了两杯咖啡来到这个女子旁边,将其中一杯递给了女子,“他们并肩而战,一红一绿,沉默地喝着咖啡”,两个来自不同阵营的陌生人,此刻和谐得如此动人。 在整个故事里,这两个匆匆而过的角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理解了他们的选择,就会理解那些有名字的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就会理解所有人做出的所有选择。 “关于好人和坏人最复杂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同时扮演好人和坏人的角色”。 是的,这世上其实原本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熊镇和赫德镇并无多大区别,我们无需厚此薄彼。 就像故事的最后,我们谁也不知道那一场“非常精彩、非常经典”的比赛的结果——当赫德镇人成为了熊镇队的守门员时,当“我们”中有“你”、“你们”中有“我”的时候,“我们”对抗“你们”还是“你们”对抗“我们”,又有多大分别呢? 说到底,我们“对抗”的,永远都是自己——用善良对抗恶意,用正见对抗邪念。 “我们守护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 2019.6.28 图书信息 ![]() 作者: (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