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共读记(一)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 说明

《三国演义》的共读和《西游记》不同的是,萱阅读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快乐读书吧”配套书籍,属于简缩版,一共三十多回。我阅读的依旧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完整版,每晚萱读一回,我至少阅读四回,内容可能会重合,也可能无关。

NO.1

今天这个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里,充满了浓浓的兄弟情。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可是,敢立下这样誓言的好兄弟、好姐妹又能有多少呢?
友情是世上最珍贵的感情,假友情一文不值,真友情无价之宝!

(第一至四回)

《三国演义》文笔比《西游记》好得多,短短四回书,出场人物众多,但作者淡定从容地娓娓道来,几个重点人物刻画得极其鲜明:何进的独断专行、董卓的飞扬跋扈、吕布的见利忘义、曹操的残忍多疑……
即便是偶尔出场的配角,也有不少写得栩栩如生,如唐妃于死生之际一句“妾身代帝饮酒”,伍孚于众人缄默之时愤然而起,虽然无力回天,但足以令人热血上涌。
2021.1.9

 NO.2

今天的故事里,三国中的经典人物相继出场,如袁绍、袁术、曹操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里,大家坐在账内,只听见一阵厮杀之声,便立刻有了结果。
如此快的速度,证明了关羽真是一员虎将。

(第五至八回)

四回故事的核心是除董卓。
先是各路英雄一起武攻,便有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经典段落。其实各路人马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根本无法齐心,不仅未能达成结盟的目的,反而互相猜忌,搞窝里斗,随着董卓挟天子迁都,这乌合之众便解散了。
接着是王允巧使连环计,用一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让其内讧,效果来得异常迅速。
千军万马,竟不及红颜一笑,可叹!
2021.1.10

NO.3

今天这个故事是“三让徐州属刘备”,陶谦为什么不把徐州留给自己的后代,而是让给刘备呢?或许是因为他知道,刘备值得。

你看,刘备不贪财、不图名,品格高尚、智谋出众……总而言之,这样的人来管理徐州,很值得!
再来说说战事吧!吕布和典韦去攻打曹操,已经让他气得够呛了;再看到刘备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徐州,曹操更是气得不行了。

(第九至十二回)

1.董卓被除,虽然王允设下的连环计是最重要的,但在最后关头,面对种种“异象”,李肃的沉着应对真是功不可没。但即便杀了董卓,汉室注定无力回天了,看看蔡邕的下场,王允也并不是那个能力挽狂澜的人。
2.“操在兖州,招贤纳士”,八个字已奠定大魏根基了。乱世之中,要想成就一番大业,最关键的是人才,你看看他,这么多人竞相奔赴,怎能不强?
3.陶谦先欲结交曹操,听说人家老父亲路过,殷勤地要派人护送,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可见求来的不是福,是祸。
2021.1.11

NO.4

今天的故事是“曹操煮酒论英雄”,论英雄,论英雄,究竟怎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呢?我跟曹操的观点一致:刘备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他在曹操身边,去种菜浇园,不让曹操起疑心,这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有智慧有谋略的表现。
当然,关、张的武艺高超,又是另一种英雄。

(第十三至十六回)

1.皇帝被李傕劫持,惶惶如丧家之犬,求米三斛而不可得,竟被李傕“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天子威严扫地,但还能说“朕不可弃百官而去”,是个有担当的主儿,可惜生不逢时。
2.刘备有句话,“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是英雄之语,值得身处逆境中的人揣摩。“不与命争”,是顺势而为、不勉强,但绝不悲观,因为要“以待天时”,如何去做?“屈身守分”,姿态尽可能低一些,尽好自己本分。
2021.1.12

NO.5

“云长千里走单骑”,一看回目便知此回讲的是关羽。

关羽历经千惊万险,两次差点儿丢了小命,却仍然坚持要带两位嫂子去千里寻兄,真是大英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关羽和刘备等人相会了。我对关羽这种不忘故主的精神十分敬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十七至二十回)

1.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最先称帝的那个往往只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袁术便是如此,称帝前召集大家开会征求意见,等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却又恼羞成怒,今日之“袁术”者,亦不少。
2.小说中的曹操开始原形毕露了,“借”管粮官人头安抚军心,可见无情;割发代首,可见无情到连自己都不放过,这样的人,又怎能能放过别人?与天子狩猎一段,飞扬跋扈之态显露无疑。
3.刘安杀妻招待刘备,看得人毛骨悚然;而这种行为会被加以赏赐,足见当时女子之地位如何卑下。
4.与刘安相比,吕布虽然败了,虽然丢了性命,却可爱多了,至少人家真的是宠爱自己妻妾。吕布之死,刘备的落井下石,令人生厌。
2021.1.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