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和拆迁,都是西瓜味?丨《星星与猫》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文 / 东篱

这本书的封底写着:想家、想朋友、想爱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星,低头撸撸猫,读读这本书吧!

看上去就充满温情。

书名《星星与猫》,作者刘小备。

网上查了下,惊人的除了颜值,还有辞职。同为80后,只能仰望。

第一次读她的书,或许是由于平时的阅读中较少接触这个类型,坦白说,并不是很惊喜,总体感觉:开局一般、中间出彩、结尾稍有硬凑之嫌。

而且,作为直男,会觉得这本书干脆叫“容巷”或许更省事。

故事以生活在容巷的媒体人“安安”(瑶瑶)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展开,通过她的目光以及与之交往的人,挖掘了生活在容巷的那些普通居民身上的故事——主要是感情故事。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号称是“穷尽了所有的爱情模式”,这本《星星与猫》里,容巷的不同人物身上,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爱情,作者似乎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里,一样有着唯美浪漫的传奇爱情。

如那个八十高龄的姜爷爷,平时常常和脑袋有问题的阿良一起玩耍,还有些老年痴呆的迹象,谁能想到,他心里居然藏着个“野草”,而且一藏就是一辈子!

我们自己的村落或巷道里,那些每天在我们面前晃晃悠悠的面孔里,他们那被岁月爬满的额头上,是否也藏着一个个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呢?

作者极擅写意笔法,往往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寥寥数语,便蕴含着无穷的意味。

如第九章“半出戏”,写容巷里大户人家子女的爱情。

年纪相当的李辰生和容言,初次相遇时,是李公子戏台上玩票,容姑娘梅花树前写生;情愫暗生后,李公子要去学油画,容姑娘却迷上了唱戏;阴差阳错,容姑娘嫁人的条件竟是要继续登台,李公子的贺礼则是一幅佳人画梅图……尘埃落定,李公子坐在台下,听薛夫人唱《西厢记》。

这一章的最后,是如此简短的文字:

等到容言小步下台,李辰生鼓了掌,然后起身离开。

“少爷,没结束呢,后面还有。”身旁的人提醒李辰生。

“曲不必听尽。”李辰生笑着说着出了戏院。

曲不必听尽,故事无须剧终。

一幅好画。

没有歇斯底里的遗恨,没有缠绵悱恻的幽怨。

难成眷属的爱情,竟可以唯美如斯。

在写尽了容巷的温馨与浪漫之后,作者的笔触引向了一个词:拆迁

腰封上最大的那行字是:一条即将拆迁的老巷子是一户户人家挥之不去的牵挂。

难以苟同的地方也正在于此——作者笔下的拆迁,似乎和前半部分的爱情,是同一种味道的。

尽管也偶尔借人物之口发问“在这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我走?凭什么他们说改造就改造?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吗?”“容巷是条巷子,是个家,怎么就是个品牌了?”“真要拆?拆了就不是这条巷子了啊!”

可放在整体“美好”的大情节里,终究有些不痛不痒的感觉。

何况,还有另一面的声音:

“假如我们真的有宏观的概念的话,就会明白,这地球上的一切,有什么是真的不会拆迁的呢?

“如果都仅仅是为了自己考虑,我们是找不到发展的道路的。改造后所有的店铺都会重新招商,但对原先的招牌、具有影响力的店铺会优先考虑。”

请恕我没有这么远大的眼界,我的目光,只顾得及眼前的残酷。

你能想象姜爷爷住在一二十层高每家每户外观都几乎一样的大楼里是什么感觉吗?他出门后还能自己回来吗?

你能指望年龄二十岁智商三岁的阿良用高德地图导航准确将报纸送给姜爷爷手里吗?他每晚看见的是霓虹还是星星?

你觉得那只叫小二的猫能如蜘蛛侠一般,在钢筋水泥防盗窗的森林里悠闲漫步?

当然,作者这样写,或许是基于整本书的基调一致,或许是顾虑出版发行的现实,或许是所见到的“拆迁”真如故事里一样祥和。

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每位作者同样如此。

很喜欢作者在故事开始前那段简短而有诗意的文字。

尤其是开头这一句:

“没有什么能比晨光照在巷子里、炊烟腾在晨光里、岁月刻在炊烟里的日子更能抚慰人心的了。”

是的,如果没有拆迁的话。

2021.3.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