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几万个塑料颗粒吃进身体!你家里还天天用它?赶紧丢掉,别给家人慢性投毒

 巴巴露亚 2022-09-15 发布于浙江

饮食听我的,健康跟着走~

人类为了追求便捷,许许多多一次性产品应运而生,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纸杯、一次性保鲜袋……

但大多数人估计都这些塑料制品,其实“暗藏杀机”,诸如许多家庭都常常使用的一次性纸杯,这些纸杯上面印着的油墨团中,很多都含有苯或甲苯有毒溶剂。

这些苯一类化学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损害身体,特别是会影响到人体的白细胞,可能会造成白血病。

虽然,偶尔使用一次性纸杯致癌的概率很小,但事实上,2020年11月,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纸杯中装上热饮,在15分钟内会向饮料中释放大约25,000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微粒。

另外,2019年加拿大化学工程师Nathalie Tufenkji发现了关于茶包的残酷事实:喝茶包=喝塑料!他们将任意选购的4种品牌的茶包(两种是尼龙材质,两种是PET材质)在热水中浸泡5分钟后发现,上百亿颗塑料存在于茶水中,其中有116亿个塑料微颗粒和31亿个纳米塑料微颗粒,另外还检测到了少量的砷、铝、铅和铬等重金属物质。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包装塑料容器也使我们一直在摄入微塑料,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

而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给出了直观的数据——全球范围内,平均人们每周摄入的塑料达到 5 克,足足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微塑料进入人体以后

都怎么样了呢?

在2018年的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它们的直径在50到500微米之间。这项研究表明,塑料会最终到达人体肠胃。

但它们并不能被消化,无法溶解于胃酸。那些直径大于150微米的塑料微粒会被人体排出,而更小的塑料微粒,将会穿过肠壁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人类的心脑血管疾病,肠道中的微塑料也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

不仅如此,微塑料可能影响物种的后代。

2021年1月,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刊登的一项研究提供了塑料“攻占”人类胎盘的“铁证”。研究人员在6名正常怀孕的健康妇女的胎盘,发现了4个胎盘中有微塑料的存在,共检测出12个球形或不规则的微塑料碎片。

而新生胎儿体内,也可能存在微塑料碎片。

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下,它们可能正神不知鬼不觉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远离健康危害

警惕给自己慢性投毒

事实上,塑料微粒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如瓶装水、奶瓶、塑料水杯、保鲜膜等,就连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食用的海鲜食材,甚至厨房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盐,都存在塑料微粒的影子。

那么面对这些无孔不入的塑料微粒,我们该怎么办呢?塑料制品避免加热

通常情况下,对于塑料制品不能加热这点大家还是比较有共识的。

但其中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就是保鲜膜,市面上的保鲜膜有两种材质制成的,一种是含有大量塑化剂的PVC(聚氯乙烯),一种是在常温下相对稳定的PE(聚乙烯)。

购买时我们应尽量选择PE(聚乙烯)材质的保鲜膜,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但无论哪一种材质的保鲜膜,在加热时都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因此,食物在进行加热前,最好把保鲜膜去掉。用玻璃水杯代替塑料杯子

比起塑料、不锈钢等材质的杯子,玻璃水杯在烧制过程中不含有机化学物质,也更加稳定,不用担心有害物质析出的问题。

尽量少选择小包装零食

食品每单位质量的接触面积越大,包装袋里的化学物质进到食品中的风险越大。通常小包装单位质量的接触面积更大,建议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大包装产品。别用塑料饮料瓶装吃的

网络上废物利用的小窍门很多,其中不少就是用塑料饮料瓶来分装油、酱、醋等,或者用来当做储存容器,用来装米面、芝麻、辣椒面等。

但市面上大部分的塑料饮料瓶都是 PET 材质。这种材质如果重复使用,更换里面盛装的内容物,就很可能导致本身安全的塑料饮料瓶变得不安全,导致有害物迁移量暴增。别用钢丝球洗塑料饭盒/保鲜盒

钢丝球刷塑料会破坏塑料的完整性(如划伤等),进而增加低分子化合物迁移的可能性。所以,建议最好用质地比较柔软的抹布进行清洗,这样塑料饭盒或许不会受到太大损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