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周边游:汪山土库,清朝程家的豪宅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22-09-15 发布于广东

至今我去过几个私家庄园、大院,觉得四川大邑的刘文彩庄园最奢靡繁华,刘文彩是当地的大地主,也是恶霸,小学课本学到的“收租院”便是来源于此,在去年我也写过刘氏庄园的文章,饱受争议,可以点击这篇文章了解:

四川大邑刘氏庄园,参观大地主刘文彩的大宅子,游记+攻略

如果说刘氏庄园奢华宏伟,那么接下来我说的这座庄园更加大气,这就是位于江西南昌的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一听名字以为是某地的水库名字,让人分辨不清,不了解江西历史的确实不明所以,在江西,当地赣语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因为此大型瓦房群位于南昌汪山岗村,所以名字就由此诞生。

其实汪山土库还有个俗家名字,就是:程家大院。

主要是因为在这座大院内孕育出了程家三兄弟,并且这三兄弟在清朝时期都当了大官,这也是汪山土库规模大、内部奢华的原因之一。

汪山土库门票40元,有南昌旅游一卡通免费。

我早已办好了一卡通,当然免费进去了。

汪山土库距离南昌40公里处,交通有公交车直达,因为在新建县的大坪乡,地处比较偏僻,游客也不多,故整个汪山土库仅有个位数游客,实在是冷清无比,至于为什么如此,大概因为是淡季,也可能是汪山土库旅游方面宣传的本身做的就不好,再加上这是个人老板投资的项目。

从汪山土库的大门进去,侧边有进入的小巷子。

整个汪山土库规模是无比宏大,主要是以赣派建筑与仿明清时期的大宅院相结合,属于砖石、木质结构的建筑群。

“整座土库建筑以祖堂为中心,东西展开,南北朝向,地势前低后高, 9幢排开,7幢退后,一连25幢进,1443间房,有通风、采光天井572个,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巷道交错、庭堂深邃,祖堂、保仁堂、谷贻堂、光裕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望庐楼、接官厅等, 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

这比四川大邑的刘氏庄园阔气多了,至少在面积上占有优势。

不过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汪山土库已经是后期重建的,注意是重建,并非是在原建筑上修复,导致的后果就是所有的建筑全部都是新的,并没有“修旧如旧”,里面摆放的字画、桌椅板凳、厢房、床等都是新的,丝毫没有一点历史感,也就是没有代入感,走进去后,没有了那股子“古”味,韵味差了点。​

但即便是重建,也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布局面貌,深邃的巷子,两旁各有门洞,从门洞进入,又是另一番的天地。

整个土库​由25栋大房屋构成,代表的有:程氏祖堂、敦厚堂、保仁堂、谷颐堂、光浴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接管厅等。

而每栋房屋的布局很巧妙,分为正厅、天井、里屋,侧屋等,汪山土库因为房屋众多,天井多达500多个,符合赣派建筑的特色,天井的作用是用来排水的。

现在说一下程家三兄弟。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清同治年间才建成,历时48年的时间。

程氏先祖耗时48年建成这座大宅子,自晚清到民国时期,从这大宅子里走出了7位进士,21位举人,和100多位大小官员社会名流,缔造了汪山土库程家的人文辉煌。

程家三兄弟,史称“一门三督抚”,清中期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和安徽、浙江巡抚程楙采,他们三兄弟建成了这汪山土库。这在当时都是2品大员呢。

看过《雍正王朝》都会大体了解清朝的官员等级制度。

这么大的一个家宅,里面什么都有。

包括私塾、祠堂、佛堂等,“程氏家族能够历经七八代长盛不衰,究其根本,是整个家族教育文化的传承,汪山土库中没有绣楼,因为程家的女孩不仅不做女红,还能进私塾读书,这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道德理念中,这是少有的代表,所以程家也出了很多的“女中豪杰”。

——这是从简介上看到的,清朝能有不做女红的贵族?不可能吧。

来到汪山土库就会感觉到浓烈的文化气氛,这里的每栋房屋的柱子上都刻有楹联,不同的房屋楹联各有不同,彰显出了程氏家族的大家风范和文化底蕴。

汪山土库不单纯是一个景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历史的记忆,程氏家族自清朝道光开始,历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等仍然屹立不倒、长盛不衰,人文鼎盛,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一段值得探究的历史传奇。

门票:40元。

20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