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而是“德薄夫妻百事哀”

 读原著 2022-09-15 发布于四川
  很多人自己独身的时候不注重德性修养,没有养成随时随地自我反观,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日新的修身为本之习惯,以至于拿了一纸空文凭后自己压根儿就不能立业,所学多是末节,到最后,有的沦落到了靠一张自己都不能信的嘴而活的营销或是销售圈子,做着可有可无,内心还不能安的职业,有的自降其格到了去捣腾低智慧含量的小生意,跟没有读多少书的人抢饭碗儿,当然,更多的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又不想掉面子,即使做的是机器人早晚都能替代的,非自己喜欢的所谓体面工作,成为本资本家镰刀下温驯的韭菜,也不愿意跳脱开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能跳脱开来,因为自己的德才根本就撑不起他想跳开的雄心,——尽管这雄心一日少似一日。
   特别是结婚成家后,这些德才浅薄的夫妻,常处于一种疲于应付,不顺的事常有的状态,他们一方面觉得生活不容易,要花钱的地方是一个无底洞,可即使将自己的能力用到极边尽限,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就那么多,未来早就一眼望穿;另一方面,他们努力工作,对孩子根本没有什么高质量的陪伴,到最后就是两边都不能如意,很多时候甚至弄得半夜流泪,怀疑人生。
   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总以为“贫贱夫妻百事哀”,可到自己小康,甚至成了所谓的中产阶级,还有少数完全实现了所谓的财务自由了,他们依然还会常有一种“百事哀”的绝望时刻,不是夫妻感情上的,就是孩子教育上的,当然也有人情上,或是业务上的,原因在哪里呢?
 在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白生命升华的根只在不断进德上,没有了立德,明明德之根,育不出慧,生不出才,一生都只能被无止境的“私欲”所奴役,其心茫荡无着落,这样的生命哪里会有真正的自得,圆融之时?“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从没有过这种觉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些立志正性的经典,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更是读都没读过,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