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学者共话“晚清人才第一”,陶澍与湖湘人才兴起

 齐一摄现美 2022-09-15 发布于广东

专家学者共话“晚清人才第一”

陶澍与湖湘人才兴起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被张之洞、张佩纶称为“晚清人才第一”,有如“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他不仅推动了经世思潮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开启了近代湖南人才兴盛新局面。

近日,唐浩明、郑佳明等知名学者与来自省内外的石头记读书社书友及近百名文学爱好者齐聚陶澍故里——安化,在茶乡探寻先贤足迹,共话“陶澍与湖湘人才兴起”。

文澜塔(1).jpg位于安化县小淹镇资江石门潭北岸的文澜塔。

经世思想鲜明的官员

在离安化县城东30公里的小淹镇资江石门潭北岸,有一座文澜塔,是陶澍180多年前回乡时捐资所建。陶澍的家乡就在不远处的陶澍村。

从农家走出的陶澍没有任何背景,但陶澍一生事功显赫,他的改革立足于经世致用思想,是当时“湘系经世派”主要人物。

“陶澍是嘉道时期经世思想十分鲜明的官员。”在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看来,陶澍的经世实践立足于改革,一方面他积极宣扬经世理学思想,另一方面他在漕运、盐业、货币、河工水利等方面大刀阔斧改革,大力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整治河工,主禁鸦片,倡导文教,推行银本位制,经世功绩卓著。

“陶澍上承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遗风,下启林则徐、魏源等务实变革思想新潮,是承前启后式的人物。”郑佳明说。

在著名作家、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唐浩明看来,陶澍之所以被张之洞、张佩纶称为道光以来的第一人才,除了他热心倡导并努力践行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外,他身边还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者,自然而然地成为晚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举旗者,这个转型可以概括为由古代传统的经世致用转变为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洋务维新。

近年来,湖南通过修建陶澍文化公园和文化广场、修缮陶澍墓及故居、举办陶澍文化研究座谈会、研究陶澍藏书著作及经世思想等方式,向这位先贤致敬。“纪念陶澍,不是因为他的官位,而是因为他的功业,他做的事情皆是为国家、为民族。”安徽大学徽学研究院周建刚教授表示。

嘉庆时期,清朝统治内外交困,面临着“两千年来从未有之变局”。“陶澍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为了考取科举功名。他推行躬亲践履,务实干事。”郑佳明认为,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清王朝没有新的思想武器,追求变革的人士只有向历史和现实寻找思想武器。陶澍带领官场面对现实,积极宣扬经世理学思想以拯救时弊,经世致用思想得以数经流变而始终不堕,陶澍功莫大焉。

陶澍十分崇敬清初思想家王船山,曾多次到衡阳船山故居缅怀他,现今船山草堂高悬的“衡岳仰止”匾额即为陶澍所书。通过支持《船山遗书》《皇朝经世文编》等著作的刊行,陶澍为自己的政治经济改革与经世致用实践打开了思想上、舆论上的突破口,确立了思想理论依据及源头,推动了经世思潮的普及和发展。

近代湖湘人才的兴起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收录了鸦片战争以前的3332个名人,湖南仅有22人,占全国的0.66%。《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共收录名人714人,其中湖南籍人士51人,占全国的7.28%。这51人中,清嘉庆以前仅有3人,道光及道光以后陆续出现的有48人,形成了近代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湖湘人才群体。

今人一提到湖南近代人才,首先想到的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许多研究者认为,所谓“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那是陶澍之后才有的事。

唐浩明认为,在当时的湖南人才群体中,陶澍资格最老、威望最高、地位最显赫、影响最大。在陶澍的带领下,一批湘籍精英好比春江水的鸭子,更早地看出时代和社会的弊病,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见识,杰出的实干才能和社会影响力,思索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清代通史》记载:“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标榜经世,受陶澍、贺长龄之熏陶者也。”

陶澍曾说“当今之要,首在得人”,强调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因虎门销烟而名垂青史的林则徐在很早就得到了陶澍的欣赏,并调为江宁布政使,共事7年,共同处理盐务、河工、货币、禁烟等一系列事务。陶澍还向道光皇帝推荐林则徐继任两江总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也多次得到陶澍的荐举,更充当了陶澍14年的幕僚。

中华书局1977年版《清史稿·陶澍》中称:陶澍用人能尽其长,所拔取多方面节铖有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渊、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陶澍曾在任国史馆编修时,给湖南友人写信感叹道光以前湖南人才的匮乏。因此,他晚年的工作重心就是培养湖南人才。

这其中最感人的故事,莫过于左宗棠对年龄大自己33岁的陶澍的知遇之恩。

道光十七年(1837),两江总督陶澍由江西阅兵后赴安化省亲,路过醴陵,被下榻馆舍一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楹联既写出了陶澍平生最引为得意的事情,又表达了湘人对陶澍回乡省亲的期盼。陶澍立即差人将撰联人左宗棠请来,一交谈发现左宗棠是奇才,“目为奇才,纵古论今,至于达旦,竟订忘年之交”。后来陶澍将自己6岁儿子托付给左宗棠,结成儿女亲家,足见陶澍对左宗棠的认可和欣赏。

“陶澍与左宗棠从'忘年交’到结为儿女亲家,殷勤寄望且相互成全,其过程堪称传奇。”作家徐志频认为,因为陶澍的提携,民间士子左宗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陶澍因为结交左宗棠,不但事业理想找到了寄托者,且他的独子也被左宗棠教大成人,学问、事业皆有所成。

唐浩明认为,陶澍培养、荐举、影响了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人才,这批人才虎门销烟、创立湘军、发起洋务运动、收复新疆、平定太平天国……陶澍不仅是湖南人崛起的“渊源”,更是中国近现代人才的“渊源”。在陶澍带领下,这些人才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继承、推动和开拓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推动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寻晓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