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中国?上海博物馆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共同参与。“宅兹中国”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也是最早“中国”一词的出处。何尊腹底铭文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的史实。铭文里的“中国”是方位词,接近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心、中央,表示国之中央的意思,指的是今洛阳一带。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汇集了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将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探寻先秦时期波澜壮阔文明的神采与魅力。
周原是商王朝西部的方国。周人始祖后稷,善于农业耕作。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西周共历11代12王,东周共历25王,前后800余年。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开始了历史上所称的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王室衰微、列国蜂起、诸侯争霸,新兴势力不断出现,各种思想学说百家争鸣,文化由于创新与个性变得纷繁多彩。


















































































本文图片由花脚大仙拍摄 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