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银川传奇19:从银川回中的前世今生里,感受宁夏对教育的重视

 桂临塞上 2022-09-16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银川兴庆区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银川兴庆区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银川兴庆区风情!

  • 《大银川传奇》

  •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在银川老城,很多人一说到银川回中,就会加上一句,就是十七中啊!这就是很多人对于银川回中的初步印象,听起来倒是挺普通的一所中学校。

  • 宁夏银川市回民中学简称银川回中,是宁夏民族教育的发源地,原校址位于立志巷,前身是1919年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创办的蒙回师范学校,后来改名为蒙回小学、中阿学校、回民师范、省立云亭师范、宁夏民族公学、城区五小。

  • 1979年在原址成立了17中,1980年经银川市人民政府批准改为银川市回民中学。

  • 2009年8月,在湖滨东街红花渠东,银川市投资6000万元,占地64亩,按部颁标准建成的新校园投入使用。

其实,翻开回中的历史会发现,银川回中一点都不简单!

1

说银川回中之前,就要说到一个人。没有他,就没有银川回中的出现了!或者说银川回中就不是叫回中了。

在词条中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他叫马福祥。现在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都觉得陌生,但是,说到马鸿逵应该认识吧?没错他就是马鸿逵的亲爹!

这个马鸿逵号称“西北王”,可谓是作恶多端。除了身型像他爹,其他方面一点都不像。并且马鸿逵之所以能够耀武宁夏,都源于他的父亲给他打下的根基。

马福祥,西北老三马之一,崛起在清末,纵横西北几十年,在清末民初那个军阀纷争不断的年代,声望非常高,有着“三朝元老”的名望!

从他的履历中,让人在脑海中闪现出一种民国军阀特有的形象。但其实,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自称"戎马书生",和他相熟的人,都会高抬他诩为"儒将"。在他的晚年时候,自书“贺兰舞剑,青山立马,沧海擢缨,长江观潮”,给自己来了一个高度概括。从这句话里,也能读出来他读书的水平是很不错的!

这里插一句,他的书法也是一流的,尤其是“一笔虎”,相当有气势!

2

这些都和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有关!

马福祥的爹叫马千龄,是个大老粗,文化水平一般,但是自幼闯荡河西走廊。在常年的经商中,不但积攒下了财富,更让他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很注重马福祥哥仨的教育。

除了自己教导他们武艺,还请私塾先生教他们读书写字,这些都为马福祥后来的人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一番机缘巧合之下,马福祥从清朝廷的一名低级军官,一步步转变成民国北洋政府的高级官员,再后来由于他在西北的影响力,于公元1912年秋,被任命为宁夏首任镇守使,来到宁夏。

他“好读书,熟习历史掌故、封建礼俗,在宁夏期间,好整以暇,继志述事”。

他主政宁夏八年,在此期间,他以读书人自诩,韬光隐晦,不但自身好读书,勤练书法,还让城镇的人们都读书,为此他广办教育学校,以祈望开启一方民智。就这样,银川回中的前身,蒙回师范学校出现了!

3

这个时期,由于历史的缘故,宁夏镇(现在的银川老城)也算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了,其中以满、回、蒙、汉等几个民族的人口居多。

马福祥在银川城里,除了开办或者增资设立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省立第五中学校、第一高级小学校、第二高级小学校,还根据民族的饮食和风俗习惯,另又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创办一所蒙回师范学校(地址在如今的老城立志巷三小立志校部)。

总之,不但是银川,还有宁夏范围内的很多学校都有他捐资出资的影子。他重视教育,整那么多新式教育学校,一个是受自身的经历影响;一个是人设需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深知“此中华数千年来教育改良之大关键也!”

他认为:“自前清道光咸丰以降,中外交涉日棘举。凡交通、法律、制造、测算及海陆军法,盈廷济济茫乎若迷。光绪季年始悟其学非所用,毅然改弦停科目设专科。书院学堂俱改学校其制。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马福祥认为,自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以来中国和外国列强打交道越发棘手和艰难,因为对于西方的教育不了解,根本对话不了,八股文,科举考试这些根本适应不了时代潮流需要。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开始废止科举考试,把老式的学宫,学堂、私塾等都改为新式的学校,以新式学校的一套规章制度来开展教育民众。

4

其实,这个时期全国都面临着一个跟世界接轨的新旧教育改革,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概念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定型。宁夏镇(银川)的教育改革开始得算是比较晚的了。

这个蒙回师范学校的定位就是“中学”(这个中学指的是现在的高中)!教授出来的学生毕业出来后是要当老师的。此外这个学校还附设有高小学校、初级学校(也就是小学、初中)。(小时候威叔读书的时候,也是把小学称作“高小”的呢。)

现在的银川三小校园墙上有“百年三小”几个大字,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它现在所在的校园正是当年蒙回师范学校的校址所在地。也算是一脉传承了吧!

5

这个蒙回师范学校有多大?

教室六座、教员室五座、学生自习室二十八间、储藏室两间、操场二百九十方丈,全系自置自修私产。”换算成如今的说法,就是大约九千多平方米,包括现在的玉皇阁小区和三小位置。前门正对着镇守使府署,后门就是如今的立志巷学校门口。

这个蒙回师范学校都开设什么课程?

课程:修身、历史、国文、算学、地理、经学、理科、体操、手工、图画、乐歌、国语、英语、蒙文”看了这个课程表,是不是觉得好像比现在的中小学生学的还有丰富呢?如今的学生除了应试教育所必须的课程,其它的基本都砍掉了。被校外学习机构美其名曰:兴趣班。

这个蒙回师范学校师资如何?

监督一员(类似于教育督导)、校长一员、教员十一员”。截至编写志书为止(马福祥编写了《朔方道志》)“学生师范科毕业共三十二名,高小科三次毕业共六十八名”有人可能会想,怎么这么少人?要知道,那个年代哪里有什么义务教育,都是要收费的。再说了那时期的大部分人哪里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觉悟?能吃饱三餐就很不错了。

个蒙回师范学校设备有什么?

图书、修身挂图、作法图、历史挂图、地理图、需用教科器械、杠哑铃、枪支、皮球、风琴及手制地球仪、计算器共十余种”,和如今比,那时候的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一点都不乏味和匮乏。

这个蒙回师范学校教职工的薪酬如何?

职教员薪金二千三百四十元;学生膳宿费一千二百五十元;书记一名、校役四名共工费二百二十元;杂费六百元”无论是夫子、教员还是如今的老师,称呼虽然不同,但自古老师都是被尊敬的职业,这个工资都是杠杠的,要知道,这里写的“元”可是银元袁大头啊!

6

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分散到宁夏各地,成为宁夏早期现代教育的授业启蒙者,尤其是民族教育。所以说,银川回中是宁夏民族教育的发源地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而是实打实的。民族子弟以能到蒙回师范学校学习为荣。

从那时候起,蒙回师范学校历经蒙回小学、中阿学校、回民师范、省立云亭师范、宁夏民族公学、城区五小的身份变换。一直到1979年在原址成立了17中,1980年经批准改为银川市回民中学,它终于完成了华丽的变身!成为了很多老银川人的记忆!

银川如今中小学校遍布,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而它则静静坐落在红花渠畔,朗朗书声陪伴着红花渠,显得安静而祥和,这份低调和荣耀都埋藏在老银川的历史记忆里。

威记想起过去的教师节里写下的一段话:

桃李芬芳遍天涯,无悔坚守三尺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老师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情温暖学生,用爱照亮学生前行路。

仅以此文,献给为宁夏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也祝银川回中一百零三岁生日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