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医理”的两则医话

 孙郎中 2022-09-16 发布于山西
【一】当下,很多人都流行吃补品,吃补药。许多人对补品,补药的功用都记得烂熟,见到补药补品就吃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中医所说的补益药,跟现代医学是不一样的!​现代医学,一般一看人无病但缺乏精神体力(虚损),就认为可能缺乏营养,那么先检查一下缺什么吧!只要一检查,现在基本上都能发现多少缺些什么,于是开始缺锌补锌,缺钙补钙,缺镁补镁,缺硒补硒,缺维生素补维生素,缺氨基酸补氨基酸,补了个不亦乐乎。这种比较简单,但效果不见得让人满意!而中医补益,并不是这样的,我讲几个简单例子来说明!​比如白芍养肝血,是取它酸则收敛,山萸肉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收敛肝气,因为肝这疏泄,我只要让肝疏泄慢一点,气血消耗慢一点,是不是人就没有那么乏力了?​我们夏天出汗多,为什么要喝乌梅冰糖水?乌梅酸可以收敛肝气,这样汗就止住了,乌梅冰糖水是酸中带甜,甜入脾胃,补中气,是不是乏力就缓解了,记得小时候,那时候人们都很穷,农村田里干活回来,出汗多感觉乏力,一杯红糖水就得到缓解,不是一样的道理嘛。​​又比如黄芪补气,是黄芪让人变更多气吗?显然不是,是喝了黄芪水,能加速肺活量,肺活量加快了,消化就变快了,气血产生就更多了,这才是用黄芪补气的原因,比如那当归补血汤 ,方中黄芪是当归的六倍,也是同上的道理!我听说过,有很多西医始终很奇怪中医为什么说人参能补气,当归能补血,因为检测人参没啥气,当归也没血啊!对,中药就是这样,人参不是气,但是能补气;当归不是血,但是能补血。人参能补气,当归能补血,原因就在于人参、当归能增强人体五脏的相关功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奥秘与先进之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扶正祛邪”为补益的大原则。对于身体健壮的人,切忌滥用补益药,否则会导致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对于虚实挟杂证,应处理好补益与祛邪药的关系,分清主次,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医生告知“湿重”,他们不理解,湿是从何而来的?我认为,湿气的存在有三个常见原因:一是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二是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三是外环境影响,比如气候潮湿,夏天吃冷饮,常待在空调房等等。所以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气,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素体脾虚者,则易感湿。脾为阳气升发的枢机,湿浊蒙蔽,使脾阳不能升清,脑窍失养,身体会出现懒惰沉重的感觉;另外素体阳虚者,也容易生湿。阳主动,主向上,主兴奋,阳虚则动力减弱,人易见困乏疲惫。对于阳虚者,其根本治法,在于温阳通阳养阳!接下来,我再用中医五行理念解释一下:脾属土,也就像大自然中的大地一样,如果湿气泛滥,那么脾阳也会被困住,这和发了洪水的大地一样,土到处都会是湿的,没有办法耕种。《内经》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人体大多湿的表现都与脾有关,如水肿、胀满等。肾属水,我们土地的下面,有地下水,再往下,还有地核(火),温度相当高,温泉还有火山爆发都是这个能量散发出来的。因此,肾也是和大自然对应的,它在土的下面,属水,但是,在水中,还有火,因此中医说,肾是两水夹一火,两边是水,中间是一点火,这个火叫命门之火。水和火在一起,达到平衡,这是古代哲学追求的最佳状态,就是阴阳平衡,这叫“水火既济”。这样,肾中火不至于过热,水也不至于过寒。如果体内水湿重了,那么,肾阳也会受影响,肾阳被抑制住以后,则肾中阴阳失去了平衡,阴气就重了。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心阳不足了,那么,我们体内的水湿也会慢慢地重起来,这是相互的,脾阳不足了,体内的水湿也会重,肾阳不足了,也会出现水湿泛滥的情况。这些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湿和脾肾及阳气的关系,明白了这个,大家也就懂了很多养生的道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