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训宝典之二百〇一:朱柏庐家训《劝言》之一:敦孝悌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9-16 发布于山东

朱柏庐另一篇家训著作《劝言》,虽然没有《治家格言》流传广泛,但也是清代和民国以来被人们传诵之作。《劝言》从敦孝悌、尚勤俭、读书、积德四个方面讲述了树立品德的重要性,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文章图片1

朱柏庐家训《劝言》之一:敦孝悌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可知孝亲悌长,是天性中事,不是有知有不知,有能有不能者也。吾独怪今人,财宝本是身外之物,强欲求之,不得为耻。孝悌是身内固有,不得如何不耻?又怪今人,功名本如旅舍,一过便去,得而复失,则又深耻。孝悌乃是不可复失者,放而不求,如何不耻?不必言古圣贤孝悌之行,如大舜、武、周、泰伯、伯夷,各造其极。只如晨省昏定,推梨让枣,有何难事,而今人甘心不为。极而至于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大不孝于父母。有无不通,长短相竞,大不友于兄弟。噫,是即孩提时,顷刻不见父母,则哭泣不止。兄弟同床共席,则相怜相爱之孝子悌弟也,人皆望长而进德,奈何反至于此。且就人所易能者,立一榜样。昔老莱子行年七十,身着五色斑斓之衣,作婴儿戏,欲亲之喜。司马温公兄伯康,年将八十,公奉如严父,保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拊其背曰:“衣得无薄乎?”老而如此,未老可推;一事如此,他事可推。有子曰:“孝悌为仁之本”,乌有孝子悌弟,而不修德行善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乌有孝子悌弟,而不为乡党所称,皇天所祐者,其不孝不友者,反是,何不勉之?

译文​:

小孩子们,都知道爱自己的双亲,等到长大,都知道敬重兄长。因此可知孝悌双亲兄长,是人的天性,不是知道不知道,做到做不到的事情。我尤其对现在人感到奇怪,财宝本来是身外之物,想拥有的欲望非常强烈,得不到就觉得羞耻。孝悌本来是人固有的情感,做不到为什么不感到羞耻呢?又感觉现在人很奇怪,功名本来就像旅舍,经过了就过去了,得到又失去,又会深深的感到羞耻。孝悌本来是失去不能再得到的,不去追求,为什么不感到羞耻?不要说古代圣贤们的孝悌行为,如大舜、周武王、周公、泰伯、伯夷等人,都做到了各自的极致。现在就像清晨问候晚上侍寝,推梨让枣之类的兄弟友爱,有什么难的,现在人却做不到。极端的甚至活着不能奉养,去世不能葬埋,对父母大不孝。有没有不相互通气,长短相互计较,兄弟之间很不友爱。唉!孩提时候,一刻见不到父母,就哭泣不停。兄弟同床共枕,就是相互怜爱的孝悌好兄弟,人们都期望长大了品德能进步,怎么会反而成了这样。姑且就人们容易做到的,树立一些榜样。以前老莱子七十岁年纪,身穿五色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玩耍,想让双亲开心。司马光的兄长司马康,年纪快八十岁,司马光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像婴儿一样去保护。饭吃的少了,就问“饿不饿?”天稍微冷了,就抚摸着背说“衣服是不是单薄?”老了尚且这样,没有老的时候可想而知;一件事这样,其他事情可想而知。有若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哪里有奉行孝悌的人,却不修德行善的?孔子说:“孝悌的最高境界,能通达神明,光照四海”,怎么会有奉行孝悌的人,却不被乡党称赞,不被皇天保佑呢?不孝不友的人,恰好相反,为什么不努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