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好“创森”生态牌 建好“绿城”惠百姓

 弘净 2022-09-16 发布于河北

——赞皇县凝心聚力争创省级森林城市

2022年09月14日

  白鹭在槐河嬉戏。

  青山叠翠。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宣传创森活动。

  县城主干道绿化。

  坛山公园。

  群山碧海。

  赞皇县大枣科技示范园区。

  赞皇县城远眺。

  太行明珠游园。

  近年来,赞皇县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广阔山场资源,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打好“生态立县、生态强县”这张牌,万树凝碧,林水相依,一幅描绘盛世山水的丹青图卷正在赞皇大地上徐徐展开。

  赞皇县位于石家庄西南部,太行山主岭东侧。境内山川隽秀,峰岭耸峙,丘陵连绵,葱茏蓊郁。槐河、泲河东西贯通,碧波盈盈。该县有千里太行明珠之美誉,同时也是石家庄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环境净化、自然灾害减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调节和功能支持作用。截至2022年8月底,赞皇县林木覆盖率达52.6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11%,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3.85%。

  绿色谋发展,生态见初心。赞皇县紧扣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赞皇实践、赞皇样板的发展目标,在绿化造林、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用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开展创森工作以来,高标准制发了《赞皇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1》《赞皇县2022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关于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政策制定、责任落实、投入机制等方面,持续释放“政”能量。县委书记陈宏锋,县委副书记、县长、创森领导小组组长卢占军多次深入主要街道、路段、林区等地现场调度创森工作。分管“创森”工作的副县长召开现场会、调度会、汇报会30余次,就创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抓责任,促落实。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研究、具体落实,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在创森32项指标体系中,已有29项达标,剩余指标正紧锣密鼓向前推进,力争10月初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申报验收标准。

  万树凝深碧,浓翠可染衣。赞皇县厚植生态底蕴,统筹推进太行山绿化、城区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建设,系统构建国土绿化新版图,努力使全县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城市”。今年提前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森林抚育6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的10.5万亩营造林任务,多目标、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县城绿化提升共计900亩,栽植树木5万余株;“三线两片区”(牛山沟红色旅游线、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线、经济开发区沿线、采摘区片区、特色产业片区)共计127座村庄绿化道路12万余米;交通干线绿化提升1300余亩,栽植树木12万余株;工业区内部路绿化提升112亩,栽植苗木8千余株;全县4条主要河流水岸及2座水库水岸,已绿化长度119.4千米。截至目前,全县林荫道路率达63.91%,道路绿化率达87.38%,水岸绿化率达86.02%。

  青山叠翠绘美景,槐水映春见华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赞皇从理想照进了现实。“春江水暖鸭先知”,自然生灵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最为敏锐。不断提升的自然环境,吸引了白鹭、黑鹳、长脚鹬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此栖息繁衍,为赞皇的生态画卷绘上更为灵动的一笔。

  花枝映水鲜,城乡绿满园。漫步赞皇,处处绿色满园,人们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进程中感受着幸福与美好的浸润!“现在多了很多小公园,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都是散步、运动的好场所。”茶余饭后,老百姓有了更多消遣休闲的地方。

  近年来,赞皇县持续加大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力度,在石臼山公园、坛山公园、滨水公园的建成基础上,新建了“口袋公园”8座,新建公园2个,提升改造绿化项目9个。村庄新建环村宜林地块、小游园、小广场51处。截至2022年8月,城区公园绿地面积85.1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8平方米,大型生态休闲场所服务半径覆盖率100%,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0.42千米,真正实现了绿满县城、绿满乡村。赞皇县在创建森林城市的铿锵步伐中,不断绽放“绿”的生气,凝聚“美”的神气,让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品位形象进一步提升。

  汇集全民力,凝聚百姓心。赞皇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重点打造滨水公园、石臼山公园、水上公园、坛山公园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高效利用沿街显示屏、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有效载体,宣传创建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及各项指标要求;开展第44个“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当天人数达4000人,植树3万余株,面积400余亩,借此热潮,11个乡镇共义务植树55万余株;借助“爱鸟周”“世界森林日”等契机,到街道广场,到社区校园广泛开展现场创森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彩页5000余份。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之力。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现今县内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达98.74%,支持率达99.58%,满意度达95.82%,形成了“全县共话创森、全县共同创森”的良好氛围。

  把好护绿门,筑牢生态屏。赞皇全面推行“林长制”,严守防病、防虫、防火三条红线,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制定了《赞皇县林业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设立林木病虫监测点25个,采取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结合的方式,每年开展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防控等监测预防除治工作,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截至目前,共检疫苗木800余亩,检疫种子(酸枣仁)6万余吨,复检苗木1.05余万株,飞防16架次,飞防总面积9600余亩,切实保障林业生产及森林资源安全。

  全面落实包联责任制,积极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及护林员、村与党员干部、党员与特殊群体监护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网格化全方位森林防火体系。结合森林火灾易发生重点时段,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电视、短信、宣传车辆、宣传标语、短视频平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火宣传,不断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确保林业资源安全。组织森林防火主题班会36堂次,发放明白纸5万余张,悬挂条幅300余条,刷写标语200余条,竖立彩旗1500余面,推送公益短信10万余条。制作的赞皇丝弦戏《我是一名护林员》,累计点击超2万次。多措并举营造了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实现整个防火期零火灾,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该县还持续强化保护管理工作,制定了《赞皇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细致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对全县196棵古树名木(一级古树23棵;二级古树31棵;三级古树142棵)及8个古树群共1491棵树全部建档立案;根据古树名木生长情况,分别采取设置保护围栏、支架支撑、填堵树洞等复壮管护措施。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同时深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由赞皇县人民检察院下发《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围绕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高位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抓绿色发展,助产业富民。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养山富山,赞皇县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不仅带来绿满城乡,更带来绿富双赢,真正实现了“社会得绿、农民得利”。

  全县重点开展林果业建设,先后培育了十大特色林果产业隆起带,着力打造赞皇大枣、鲍家滩樱桃、松会葡萄等一张张靓丽的“水果名片”。赞皇金丝大枣是枣品种中唯一的自然三倍体,素有“七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个头大,口感脆爽,营养价值丰富。在赞皇大枣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赞皇大枣第一村——大河道村,仍有明万历年间的古枣树遗存。赞皇县作为金丝大枣原产地,深入挖掘其品种优势,科学栽培,精细管理。县域红枣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达5亿元,真正实现金丝大枣“结”真金。“家家同种摇钱树,户户齐结致富果”。一批批绿色林果基地,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赞皇县经济林面积约100万亩,林果总产量近13万吨,林果总产值近7亿元。林果产业成为赞皇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千山滴翠别样美,引得八方游客来。赞皇县境内陆质景观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旅游优势明显。位于县城西南部的嶂石岩景区被称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以“丹崖、碧岭、奇峰、幽谷”远近闻名。其内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砂岩地貌——嶂石岩地貌,与张家界地貌、丹霞地貌并称中国三大砂岩地貌。“百里赤壁,万丈红崚”。时光造就了嶂石岩的奇石奇壁。驻足高110米,弧长300余米,弧度255度的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旁一声喊,回音袅袅,空谷悠扬,震撼非常。亲临“北方凉岛、天然氧吧”——嶂石岩,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千山秀丽万民绘,碧水绿城展新颜。同顶一片天,共造一片林,同绿一方土,共护一座城。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是赞皇林业发展的一大引擎,正推动赞皇从过去走来,从“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京津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优秀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等一系列荣誉走来,走向未来,走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一个充满绿色、活力、魅力的新赞皇正稳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的道路上。(于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