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创作谈】 陈蔚文:一切,皆有可能

 老鄧子 2022-09-16 发布于海南

陈蔚文,女,出生于1970年代。发表小说及散文随笔数百万字。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小说月报》《清明》《大家》《钟山》等,被收录多种年度选本。获2014年度“人民文学散文新人奖”等奖项。

出版小说集《雨水正白》(长江文艺出版社)、散文随笔集《见字如晤》(人民文学出版社)、《未有期》(浙江文艺出版社)等十本。

图片

一切,皆有可能

陈蔚文

 有次办事,见到多年未见的一熟人,他问我,你还在写?我说是啊,身无其他长技,写写更充实。

 “还在写那些纯文学?”他问。

 “嗯,算是吧。”尽管认为自己写的文字有时也不够纯,但我知道他的划分标准是——卖不了几个钱的,谓之纯文学,反之亦然。这是他划分“纯”与“不纯”的关键。

 “写那些干吗呢?费脑子,又不来钱!”他挺惋惜并不无同情地说,

这位熟人,曾也是位文学爱好者,不过后来改写通俗言情稿之类,再后来,改入其他行当,来钱更快的行当。

是否来钱,是他以及这时代最普泛的一种度量衡方式。

听人说起过,有回接待过一个年轻人,看去彬彬有礼,他说想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做一个大项目。他说了一个想融资的巨额数字,项目之荒谬令人瞠目结舌。

也在某知名论坛看过不少帖子,谈创业,谈赚钱,谈起起落落爱拼才会赢。“七分靠打拼”已远远不够,要靠十二分地拼……

这个小说里,主人公“石头”就是“成功学”与“爱拼才会赢”哲学的拥趸。他出生草根,心存大志,从一所普通院校毕业后,一门心思想“成功”——这回荡在时代的震聋发聩的最强音,又索绕在多少人心头?

诗人里尔克的名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搁在今天,应当是“有何胜利可言,成功意味一切”。

成功是什么呢?对石头来说,就是有钱。

石头太想有钱了,他努力推销,积蓄人脉。他从那个背上背包,把梦寻找,“我向命运问声好”的涉世青年,成了一个满脑子创业致富的推销员。可他运气并不佳,他的辛苦奋斗在短暂收益后,遭遇节节挫败。

小说的荒诞高潮是在尾声:石头目睹了一个与他同样渴盼成功的年轻人,如何侃侃而谈荒诞的“成功构想”:他想在南昌县建立一个合众国联盟,把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合并成50个主权国家,靠做这些国家的项目海发一笔。

本来也准备谈自己的“投资项目”构想的石头,没有谈项目就走了,或许他在那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失控而可怕的东西……或许,他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疯狂的石头”。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患者所处的实际环境,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疑”,自从听说过那个欲融巨资的“疯子”的事迹后,我在想,这是个怎样的年轻人,他遭遇了什么,才生发出如此“宏伟”的“创业构想”?这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荒谬么?

之前,我知道妄想症的主要类型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爱妄想”等,但现在,作为一种新型的时代病证,“成功妄想症”无疑又为“妄想症”增添了一种人数趋增的新类型。

充斥整个社会的成功典范、精神导师助推了这种新型妄想症的滋生,它使价值逻辑变得简单粗暴:财富即上帝。一切尊严,幸福感都与财富成正比,没有哪种追求能超越利润之上。也因此,石头想尽法子折腾,想依靠财富的增长实现身份、阶层的递增。

但也像诸多的奋斗者,石头的奋斗结果不会得到任何承诺与保障——按照美国人计算的概率,成为百万富翁的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所以石头一直扑腾着,心怀成功企图,当他遇见一个企图比他更强烈,更疯狂的同龄人时,他似乎是猝然惊醒了下。

接下去,他要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路?小说没有给出答案,哪里有答案呢,万千浮沉中,当“一切皆有可能”成为貌似朴素的励志箴言,抵达无数渴望成功的人们心里,一切,皆有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