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家书单 | 肖复兴:与田涛重逢

 圆角望 2016-07-11


读高一那一年,在我们汇文中学的图书馆里,我偶然发现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在外祖父家里》。在密密麻麻的书架上,为什么能与这本薄薄的小书邂逅,我解释不清,完全是一种阴差阳错,或者说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也不知道作者何人。但是,这本书留给我很深的印象。现在想起来,大概原因有这样两点,一他是以童年视角写作的小说,书中的那个叙述者小男孩,比我当时的年龄还要小,容易引起我的共鸣;二他以第一人称“我”的回忆口吻,叙述河北农村的往事,和我在童年时跟随父亲一起曾经回到过的老家河北沧县乡间的生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好多方言,比如称舅母为妗子,那么亲切。

  

于是,我记住了这本书的作者田涛。

  

五十三年过去了。春天在美国小住,忽然想起了田涛的这本《在外祖父家里》。去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借,没有。填好书单,一个多月后,我借到了这本书,同时还有田涛的另外两本书:1957年新文艺出版社《友谊》,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田涛小说选》。美国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这三本书分别是从耶鲁、康奈尔和亚利桑那三所大学调来的。

  

《在外祖父家里》,1958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83页,定价5角。我迫不及待读了一遍,田涛童年的记忆,交错着我的少年记忆,纷至沓来。河北平原乡间的人物与风情,至今读来依然是那样久违的亲切。尽管小说无法摆脱当时阶级斗争二元对立的影子,但是,大多时候,是把这一斗争放在背景来处理,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些春秋冷暖,人情世故,以及乡间的民俗风物。人物便有了鲜活的血肉,有了孩子气的爱恨情仇,性情迥异,带着河北平原朴素稚拙的乡土气息。

  

如果和当时同样写作农村题材小说的李准相比较,差别是极其明显的。李准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走的,田涛则是回过头来向后走的,回溯到童年,钩沉自己的回忆。李准的人物,努力并刻意捕捉着时代的影子;田涛的人物,则融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乡间情感。一个向外走,如蜻蜓紧贴着水面在飞,飞向外部广阔的世界;一个向内转,如蚯蚓钻进泥土,钻进一己窄小的天地。在文学创作中,所抒写对象的大与小,天地的宽和窄,与文学本身应尽的意义并非呈正比。小说自身的特质,有时候恰恰在于小说中的小。这正是1956年和1957年的文学创作中,田涛能够自有存在的一份价值。这一份难得的价值,至今依然被忽略。

  

一本小说集,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光景,还能让人看下去,不仅能看,而且耐看,实属不容易。我边看边做笔记,就像五十三年前上中学读这本书时做笔记一样。

  

我没有见过田涛,但心里始终记住他,因为我曾经受益于他,他是我中学时代文学的启蒙之一。我知道他是河北的作家,前些年,也曾经向袁鹰老师打听过他。可惜,那时他已经去世多年。我知道,他命运坎坷,在写作《在外祖父家里》之后,再未能天赐机缘让他持续这样得心应手的写作。相反,在唐山大地震中,他付出了妻子和一个女儿的生命代价。

  

今年恰逢田涛诞辰百年。竟然那么巧,他的生日,和我的生日在同一天。 



肖复兴,先后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曾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近著有《肖复兴文集》十卷。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