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微塾】平仄与押韵

 人在M迷途 2022-09-16 发布于山西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图片



图片

诗词微塾

图片

平仄与押韵

(一)平仄问题:

主要掌握两类,一类叫仄起式,可以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代表;一类叫平起式,可以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代表。再直接说一点,你就记住这两首诗的平仄,甚至就按它们的格律写。记住些古诗词,写的时候按它们的格律写,这其实是最简便的古诗写作诀窍之一。

既然讲到平仄,那你首先应该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吧?我们的普通话是有四声的,这个知道吧?知道这个就好办,因为平声,就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就是指普通话的三四声。古代有所谓入声,先不管他,因为古代所谓入声字今天大都分别归于四声中了。你就按普通话去套,总之普通话一二声的字就是平声字,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字。按这个办法,我们看看《回乡偶书》的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少小离家老大回),平平仄仄仄平平(乡音无改鬓毛衰);平平平仄仄平仄(儿童相见不相识),仄仄仄平平仄平(笑问客从何处来)。格式如此,个别字有出入,那是有变化的情况,先可以不深究。因为首字是仄声,故叫'仄起式。再看《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朝辞白帝彩云间),平仄平平仄仄平(千里江陵一日还)。仄仄平平平仄仄(两岸猿声啼不住),平平仄仄仄平平(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就这样去经常推敲古代格律诗佳作的平仄格律关系,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提高写作古代格律诗的水平。

(二)押韵问题

平仄,其实就是讲的声韵,属于一句话中间的声韵,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来就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当然也涉及到与下一句的配合,即律诗或绝句的上一句与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平仄声调应该刚好相反,上句此一二字是仄声,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声字。这没别的什么深意,就是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假如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改为全部是平声,大约可以这么写,我们体会一下:'渭城露珠浥轻尘,酒家青青柳芽新。好像意义也行,还读得通,但语气一直是平声,显得缺少变化,绝没有王维的原句那么动听。所以讲究平仄,就是要调整好句子内部的字音关系,收到很好的听觉效果。

押韵,讲的是句子末尾,韵脚要相同。每句诗句末都押韵,这样的诗古人也写过,但流传的名诗很少。至于绝句,只要求一,二,四句末尾押韵,有的首句也可以不押韵,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有二四句押韵,同样是绝句名作。

格律诗的写作,一般要严格遵守押韵规则,所以古人编了很多韵书,如《诗韵集成》,《佩文韵府》,《中原音韵》,这些写诗的爱好者都可以参看,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写的《诗韵新编》比较简明,书店容易买到。当然,写诗以立意为上,不可照着字典写;但在有了好诗底子以后,按照字典再推敲一下韵律问题,这叫加工润色,是可以提升诗词质量的,不可忽视。

这里再归纳讲几点:第一,绝句(含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人把平声韵分得较细,一共三十韵,上平声以十五个字代表,它们是:东,冬,江,支,微,鱼,虞,齐,隹,灰,真,文,元,寒,删。下平声也有十五个字,即: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每个字下还有若干同韵字。看起来很繁琐,但要想精于此道,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第二,押韵有宽窄之分,宽韵指字数多的韵,如阳,同韵字肯定比'字的同韵字要多。字数少的即窄韵,所以选择字韵也值得注意,除非你觉得字韵窄但够用,一般以选择宽韵为好。第三,押韵也要与情感一致。这个怎么讲呢?有些字,韵律洪亮,适合表达豪迈之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用'间,还,山押韵,能很好表现那种在三峡行船之快,从而心中抑制不住的赞美,愉快,豪迈之情。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抒发历史兴亡感慨,用'在,回,来这样的韵字,体会得到感情很低沉,或很深沉,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也应该包括吟诵韵脚的字,究竟一首诗用什么字做韵脚,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内心情感,那是要在写作时反复地'才能搞准确的,古人并非天生那么会写诗,而是在最后定稿之前不知经过几天几夜的推敲,才有流传千古的佳作的,要学习古诗词写作,要从这种精神上去学,才有可能成功!

(三)平仄和押韵的几点讲究

讲平仄和押韵,最终目的是使诗句音韵和谐。有的人说,什么时代了,还讲平仄?这个就看你自己对传统诗歌抱什么态度了。我认为既然前人,主要是唐宋诗人,创造出了那么完善的格律诗形式,而且至今我们仍然公认他们的唐诗宋词写得好,还从中汲取文化营养,那为什么不可以更深入地向他们学习?而亲自动手写,就必须按规则,不要认为那些规则束缚人的脑筋,任何规则都有个熟悉过程,没熟悉就觉得难,熟悉了就不难。今天在这里再讲几个平仄声韵的小问题,会有助于深化格律诗的学习与写作。

所谓'粘连

律绝诗一般把每两句称为一联,一联诗句内容比较独立。下一联意义有转换,古人让第三句开头二字的平仄与第二句开头的平仄一样,这就叫粘连,我理解为从声音上起到连贯作用,诗歌内在似乎有一条感情的纽带,由声音将他们贯穿起来。你可以试推敲那些绝句名作的二三句头两字,平仄大都相同。这个小技巧很不起眼,但它绝对是格律诗的特别讲究之一。我们看看王之涣《凉州词》二三句'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注意'字古音是入声,所以是仄声。一片(仄仄),羌笛(平仄),正好粘连。(羌字平声无所谓,按古人说法,一三五不论)。我只找到一个特例,就是二三句不粘连的,是陈毅《梅岭三章》之一:'’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陈毅曾与毛泽东讨论过写古诗的问题,他是精于写诗的,另外二章都合律,但这一首不合,'此头是仄平,'后死是仄仄,不粘连。那这是为何?这就是当格律与意义表达有冲突时,可以不管格律,古人叫'不以辞害意。我估计陈毅写到这里,肯定反复思考过,这是他有意安排的,你看,三四句平仄都有所调整: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么安排,也很协调!

所谓'孤平'拗救

在绝句(含律诗)中,第二个字如果是平声字,按平仄规律,第一字也应该是平声;但可能因为表达意思的关系,第一字又只能用仄声,这样可能前后都是仄声字,这个字就叫犯'孤平,有孤平的字,诗句读起来不顺口,所以必须避免。怎么办?古人指出,像这种情况就一定要把第三字用平声字补救,这就叫'拗救。其他位置都有可能出现孤平情况。出现孤平的诗句叫拗句,就要补救。在律绝诗中,出现一两句拗句,也就是平仄不太合乎格式要求的句子,是允许的,但如果都不合格律,那就不是律绝诗,而是古风诗了。贺知章《回乡偶书》后二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平仄(前面有提到),是不合乎正规的,但一个'字,用得非常好,它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了上句'字,又救了本句中的'字,因为那两个字都造成句子犯'孤平,何字一用,两句音韵都和谐了!总之,精于拗救之道,你就可算真正懂律绝诗的写作了,这个靠自己多留心,多实践,这里篇幅有限,难以对拗救作更详尽的解说,且按下不表。

首句究竟要不要入韵?

1.五律和五绝第一句不押韵为常见,如祖咏《望终南余雪》首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七律七绝第一句押韵为常见,如刘禹锡《乌衣巷》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个熟悉古诗的话可以自行验证。

2.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两句必须押韵;而且两句的韵脚是平声都是平声,是仄声就都是仄声。

3.绝句也可以用仄声韵,但很少,举个例子,柳宗元《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酒,牖,臼押韵,第三声,仄声韵,可能是为了收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吧,读罢的确感到比较新鲜。

图片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