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两晋南北朝的兴盛,本土化趋势和结果

 wsyqn 2022-09-16 发布于江苏

佛教自东汉传入,三国兴起,两晋南北朝大盛。佛教的传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是西汉张骞凿通西域,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史书最早记载是在西汉末。东汉明帝派蔡英愔往西域求佛法,至大月氏得佛经佛像,并偕两僧人回洛阳,第二年(公元68年),明帝建白马寺,命两僧译经。此后外国僧侣多由西域来中国,大多是安息和月氏人。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战争频繁,精神缺乏依托,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儒家新经学之说因谶纬之说走向神幻迷信,佛教乘机进入中国思想界。历经两晋南北朝300年间,佛教大盛,若干重要宗派也因此萌芽,到唐朝时期达到鼎盛,武则天时期几乎全民信佛,被奉为国教。

到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开始没落,两宋时期的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使佛教地位下降,宋明理学主导统治思想领域,一些外来的宗教如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纷纷传入中国,影响佛教的地位,削弱了佛教传播的基础,形成了以寺院为主的佛教传承场所和方式。

魏文帝时期,准许人民受戒为僧。南方的吴国境内,佛教也颇为流行。东晋南度后,佛学开始影响中国的学术界。与名士们辩论玄理,出现玄学家学佛,僧侣学玄的现象,推进了玄学与佛学的融合,玄学渗透了不少佛家色彩。东晋的法显是第一个到天竺学经的中国僧人,自长安西行,经过30余国,到达中天竺,游学数年,15年后自海道返回国内。

南北朝君王对佛教不同的态度和措施。佛教教义有大小乘之分,大乘专修个人,小乘则兼度他人。最初传至中国的佛经多属于小乘,到了东晋时期,大乘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开始大量翻译大乘经典,译经之风大盛。佛教也因此成为普遍性的宗教。

到了南北朝时代,佛教更盛,众多君王成为佛门忠实的弟子,如南朝的宋明帝、齐明帝、梁武帝皆笃信佛教,梁武帝大到前所未有的痴迷程度,北朝也开始信佛,并大量建筑寺院石窟,士大夫和平民信佛极为普遍。

梁武帝时期,仅建康就有佛寺五百余,僧尼十万人。北魏孝明帝时期寺院竟多至三万所,二百万余人。推动了建筑雕刻艺术的发展,开凿具有崇高艺术价值的石窟,现存中国的三大石窟就是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也出现了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摧毁佛寺,坑杀沙门。北周武帝也有灭佛之举,有寺庙充公四万所,僧尼还俗三百万人。

佛教本土化发展壮大。南北朝时代的佛教宗派主要可分为六种,即成实、净土、三论、律、禅、天台六宗,除成实为小乘教义,其余为大成。其中净土宗、律宗、禅宗、天台宗(又称法华宗)。两晋南北朝佛教盛行,但着重于佛经的翻译和教义的传播,到了唐朝时期,才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宗派界限分离,并大为兴盛。净土宗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

佛教的六宗,是儒道释三家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促进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进程,成为富有中国精神的佛教,并发扬光大,生生不息。到唐朝时达到鼎盛而后衰落,被宋明理学所替代成为统治地位,佛教仅限于民间寺庙,再也无法达到全民信佛的盛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