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好自己,孩子看得见!

 92悦读 2022-09-16 发布于福建

无论小野多努力,他的父亲都说他很差。即便老师鼓励小野说他长大了能当作家,他的父亲都说他被老师骗了。很多父母都以为用否定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孩子的羞耻心,殊不知,"知耻后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爱",它很可能成为孩子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心魔。

小野是个教育家、作家,有自己的成就。但他理解自己的爸爸花很多的时间,并且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能走出童年留下的阴影。验证了一个观点:人终其一生都在整合童年,要么被童年治愈,要么在治愈童年。他描述的自己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是那么地熟悉,在中国遍地遍地都是。不,不仅父亲是这样,很多母亲也是这样的形象。包括有些时候的我自己。

我们因为爱孩子,但又不知道怎么爱,往往会用力过猛。我们把体验过的,认为是对的、好的东西想要塞给孩子,并希望他们最好都能拥有,少走弯路,幸福快乐。但事实未必如我们所愿。

我们所有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大多来自我们自身缺乏安全感所致。我们的生活有种种的缺憾,又担心孩子重蹈覆辙,便将这种不安投射给了孩子。但是孩子无论多大,都是个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价值。"长大成人"这四个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好像未满18岁就不是人一样,就必须为未来活着做各种生存准备。然后他们被期待"快点长大"。他们被压缩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填满大脑,束缚手脚。

可是,一个仓促长大的人,就像被过度施肥的小苗一样,能健康成长吗?

小野后来创办的学校是专门收"问题孩子"的,像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的学校一样,这些孩子想什么时候学习就这么时候学。孩子到底知不知道要学习什么、又如何学习呢?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能力、财力和智力去等待和验证。他们做了,证明所有的孩子有这个能力了,我们也觉得那是少数,没有普遍价值。或者说,我们不是他们。

9~16岁的孩子正好是成长中最困难的阶段,他们已经在用怀疑和不屑的眼光打量着身边的成年人:父母、老师或者长辈们。他们或许看到成年人的虚伪、言不由衷,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排解。如果父母再"严格"些,或许会让他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正式这样的年龄,这样的怀疑才会让下一代突破上一代给予的局限,反思并做出不一样的抉择。比如小野,他对自己的孩子就是完全的自由。我会借助书籍,让孩子自我调整,比如杂志《少年》。不是每个时候孩子都愿意对我们坦诚心扉,尤其是我们还没做好准备。

我希望自己能用尽全力去活好自己,如小野所说的那样:孩子很聪明的,他们会看得见。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看清自己的苦闷压抑,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如何不断学习精进自己,这些是不是比说教会更有用?

活好自己,对自己用力,孩子就不会太差。

(找不到插图,临时用这张。养育孩子,非暴力沟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